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乡土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再现了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风土人情,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特别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有人评价说:“哈代的世界是由年青妇人和姑娘们构成的世界。”①他在作品中村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名篇《还乡》和《苔丝》中,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化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庸的角色模式,在他…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和抒情诗歌。哈代一生共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他将自己的小说分为三个系列:罗曼史与幻想小说、机敏的小说和人物和环境小说。  相似文献   

5.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叙述了男主人公克林从大都市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在此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人生变故。文章重点讨论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认为荒原在《还乡》中,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小说众多人物命运的缔造者、推动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今天,认真解读哈代,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这是济慈《恩第敏》第四卷的几句诗行,被引用在一部小说的序言中,贴切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引用这些诗行的人,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这部小说,就是他的《还乡》。  相似文献   

7.
在哈代的一系列威塞克斯小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小说是“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包括《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这一系列的小说在整体上构成了一出社会大悲剧,而《卡斯特桥市长》是整个悲剧的高潮。作者通过卡斯特桥市变迁向世人展现英国宗法制社会逐渐被资本主义文明所取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作者,他们都写出了寓意十分深刻的小说,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启迪,还深刻地批判了社会现实,查尔斯·狄更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很多的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学作品,《雾都孤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雾都孤儿》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为故事背景,描写了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基于此,通过对《雾都孤儿》中在资本主义环境下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的黑暗。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小说历史上,托马斯.哈代可称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巧妙运用环境推动小说悲剧情节的发展,烘托小说的悲剧氛围,突出人物悲剧性格。其独特的悲剧内涵和突出的艺术手法成就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其环境在小说中不仅有背景作用,而且极富象征性。而作者之所以能如此熟练的驾驭各种景物描写,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浓厚的乡土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小说历史上,托马斯·哈代可称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巧妙运用环境推动小说悲剧情节的发展,烘托小说的悲剧氛围,突出人物悲剧性格。其独特的悲剧内涵和突出的艺术手法成就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威塞克斯小说”尤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其环境在小说中不仅有背景作用,而且极富象征性。而作者之所以能如此熟练的驾驭各种景物描写,是因为他有着一种浓厚的乡土精神。  相似文献   

11.
《还乡》是哈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性小说,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大胆地将悲剧文体运用于小说,自觉地承袭了希腊的悲剧元素。此后,悲剧主题就一直贯穿于哈代的小说创作中。《还乡》中凝聚着哈代浓郁的故土意识和悲剧情结,充分诠释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作品,其中有不少现实性的描写,表现在儿童生活的现实性、下层人士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司法的现实性等方面。然而,小说中也出现了不少童话性的描写。究其原因,从系统的观点看。构成狄更斯童话性话语系统的关系项主要有客观环境、自组织,以及狄更斯的创作态度等。他的现实性描写,真实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穷苦儿童艰难的处境,而童话性的描写。则是其对社会自上而下改革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其中《绿荫林下》、《远离尘嚣》、《还乡》、《喀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这是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共识。英国文学史家埃文斯认为,哈代的小说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它们引向悲剧结局”。英国20世纪著名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丽亚·沃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笔者认为,哈代能被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所追捧,就源于哈代悲剧作品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深刻地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他又开创了英国现代主义的先河,痛苦地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那种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对生活的描绘还充满着诗情画意,那么他的后期小说,主要是他的悲剧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已经被悲观厌世的气氛所笼罩。这些悲剧小说具有浓重的危机感,颇有现代文学的气味。现代文学中反映出的反社会倾向、异化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焦虑等一系列特征正是这些悲剧小说的基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精神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哈代的代表作。作家哈代在英国文坛中享有盛誉,一生中有很多作品。除了小说,他在其他文学领域也有很大贡献。《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为自己的幸福不懈努力的故事。苔丝在著作中是一个悲剧角色,哈代对她一生的描写也是当时真实社会的射影。作家哈代除了热爱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更关注工业革命环境下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地位。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作家托马斯哈代超越时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游苔莎悲剧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乡》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的代表性悲剧小说。小说以爱敦荒原为背景,以游苔莎·斐伊与克林·姚伯的爱情故事为情节,表达了性格与环境对悲剧产生的作用。游苔莎悲剧形成的原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和偶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历史剧的交替描写,展现了战争阴影笼罩下英国乡村的生活图景。以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为依据,分析《幕间》中的“狂欢化”因素,包括历史剧与观众的互动、历史剧中的戏仿以及小说中的文字游戏,从中暗示伍尔夫在环境的影响下小说创作形式的改革及其对完善英国文学、唤起人们社会责任感所做的最后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还乡》是哈代第二部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关于《还乡》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文从环境、人物的性格和机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指出人的欲望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