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承载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的思想与情感.文学对乡土的想像,就是对民族的想像,乡土想像于是演变成为了一种民族寓言想像.这种想像虽然可以抵抗全球化对东方民族的解构,但要警惕民族寓言叙事可能会影响知识分子对人类自身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的民族国家整合--新中国头三年历史的宏观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年中国政治的黑暗和无序决定了新中国民族国家整合的合法性.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包括社会整合、政权整合、经济整合、文化整合以及国际关系整合.新的民族国家整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有不少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地方主义和联邦主义形成了一种新型互动关系:地方主义的新发展,使民族国家构建有了新的制度形式;联邦主义的思想和制度,保障和规范地方主义在民族国家内的发展空间.1910年代的中国,新的民族国家构建及其制度选择是当时迫切的政治主题.而地方主义则是当时中国联邦主义思想和制度实践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原动力.其结果形成新国家构建中制度选择的博弈、权变和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由于晚清以来“中国”形象发生了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这种“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和救亡意识,最终使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循环论而接受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正是建立在传统/现代的“时间想像”和中国/西方的“空间想像”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制度化力量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成为我们理解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该把握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是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像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9,(1):48-51
作为亚洲内陆国家蒙古国经历从独立建国到政治改革的过程,国内的民族结构比较简单,民族语言具有特殊性。主要民族除了蒙古族外,还有哈萨克、图瓦、查腾人、鄂温克族等,这些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总体上蒙古国民族关系比较和谐,因历史及政治原因,蒙古国的民族都属于跨界民族,并且与中国境内的民族都存着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经济或政治利益而涌入另一国家城市的大量移民,形成了新的民族关系,使得移民问题成为新的民族问题。旨在简要分析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移民国家的民族关系的理论政策,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 ,建立一个新的现代民族国家 ,成为广大中国人的共同愿望。蔡元培对国家思想早就有较为密切的关注。在初步了解了西方国家思想的派别和变化趋向之后 ,他融合中西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 ,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家观。其国家观及有关论述 ,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政治环境和国家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的作用下,杂居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正进行着调整,以适应村民自治和国家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杂居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的调适存在诸如:传统礼教思想、臣民文化、宗族观念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杂居民族地区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国家危机为开端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激发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中国梦”。主权危机和民权危机,决定了“中国梦”在政治层面上的两个维度,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根据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向和本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中国逐步确立了“主权优先、兼顾民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处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关系。要确保这一原则能够被自觉贯彻,则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近代民族国家的理论引进中国,中世纪欧洲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政治结构变化中探讨问题。中国学者期待从中国优秀史学传统中汲取智慧,在吸收和借鉴西方民族国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为打造国家形态转型的中国阐释,并且厘清近代民族国家诸多理论问题,2020年10月28日,学者们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近代国家兴起的理论与路径"小型研讨会。该研讨会从政治结构变化、人民的作用、民族文化兴起与国家的民族文化认同3个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学者对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看法,并着重讨论了近代民族国家兴起时人民的作用等问题。我刊编辑部根据该研讨会专题,选定部分学者发言,经作者本人修订后形成论文,以专题形式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准确定向定位 着力培养高素质民族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中国创办第一所民族学院起,我国民族高等院校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五十年来,我国民族高等院校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新的世纪,要进一步办好民族高等院校,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一、进一步提高办好民族高等院校重要意义的认识民族高等院校是我们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而创办的社会主义新型高等院校。创办初期,坚持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专业技术干部为辅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各民族的政治干部,为当时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权…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近代欧美与中国的公民教育经验均显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开始就包含着民族政治观的具体要求,即按照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塑造自己的国民。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与政治逻辑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在表达民族富强的心理期待的同时,又反映了他们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民族政治发展既赖于各民族的努力争取,也需该民族所属国政府高瞻远瞩,建立一套适合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同发展的机制。当今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于本国文化、历史情况,相继出台了不少民族政策,以利本国民族政治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成败得失对中国民族政治发展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族际政治治理是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民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从中国民族融和的历史演绎、所处国际环境与国内影响因素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族际政治治理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政治激进主义曾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专制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但革命后的政治激进主义恶性发展,忽视了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使中国政治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人民民主性质的国家政权,渐进式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