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课题中"演变"一词的内涵作了探讨,然后评价了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部中国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贡献及其局限,最后通过两位学者对"文学性"的阐述,明确了寻找胡适式的"新眼镜"的可能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致力于古今文学演变的研究者,没有必要继续在古今文学“是否断裂”、“应否断裂”的枝节问题上纠缠。大量中国现代文学旧期刊完全可以证明,不承认古今文学断裂的现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一笔抹杀现代作家为沟通古今文学的联系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古文学(汉—唐)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8日至21日在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当前中古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各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与评议。内容涉及中古文学史研究、中古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文献文本、考证及辨伪研究等方方面面。会议为今后中古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由安徽师大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文学院与中国辽金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辽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芜湖召开,国内外40余名学者出席,收到论文近40篇。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22—23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杂志社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提纲三十多篇。来自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文化批评、哲学、影视美学、少数民族创作与研究以及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多维度视角就“文学与文学研究的公共性”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的文化生态研究,表达了文学研究者企图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解释文学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需求。种族、时代、制度等因素都是研究文化生态与文学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重要视角。文化生态中的时代和制度程的两因素在傅璇琮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文本的艺术分析、文学活动“回到历史现场”以及在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有效走向世界时,都需要关注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对3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思考与展望,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2008年4月25日—4月29日《文学评论》编辑部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文学评论》编委会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大多都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日益增多,逐渐向学术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文学的研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显示了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新面貌."2008西部文学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26日在成都举行.国内知名学者、著名文学评论家等共6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在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疆域     
文章梳理了“文学”一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古今演变,论证了关于文学的两种现代解答。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核心外延就是诗与小说。则以此为基点的文学理论建构,可能更接近艺术的规范,也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主要围绕唐代西域与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与文学传播研究,典籍整理及文献考订,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长河中,读者群和作者群也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地演变.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及其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不断构建着中国文学的宏伟大厦.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类型的读者群,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思想意识,学识和文化背景.他们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评价、解读和接受程度,影响着作者文学创作的方向,以及对题材、描写手法和叙事方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0月11日至13日,作为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社科联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月"活动之一,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协办、大连市通俗文学研究会、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语言文学研究所承办本次会议,包括10余位国家级学会负责人在内的全国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省社科联姜晓秋主席代表主办方致辞,肯定了大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主题学研究方面的成绩,阐发了本次会议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市社科联王年宏副主席参加了会议。大连大学潘成胜校长表达了该校建设一流地方大学决心,重视学术、延揽人才的迫切追求。浙江工大党委书记、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梅新林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学者,强调了本次会议延伸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科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勇教授以人物形象之视角来剖析中国小说之演进与发展,抓住了小说古今演变之命脉,对明清以来的小说进行了"古今通观"式的研究。其研究带给学界很大启示,就是小说史的撰写也可以从人物类型的流变角度来进行。从这一学术角度而言,张勇教授的专著《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可以说是重构中国小说史的先锋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全章 《中文自学指导》2010,(4):66-71,F0003
卢冀野《近代中国文学讲话》是与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同期出现的近代文学史著作,其对近代作家的取舍范围和学术立场与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稿本》均有较大差异,其对近现代诗文创作的演变轨迹和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近代戏曲演变过程及成败得失的梳理与评析则具有开拓意义。然而,这部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文学史著作,却长期以来湮没无闻,原因主要在于卢冀野的文学观念和学术立场与彼时及当下的主流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6.
饶龙隼努力阐发并标举文学制度观念,提出有关文学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创见。他用“三层位论”“文学间性”等理论命题,有效统合“制度与文学”“文学制度”两个学术方向,从学理创新与范式更替等层面推进,积聚了中国文学制度研究的学科蓄势。他接引廖平以制度研经的学术理念,修复近世以来淡忽的文学制度观念,是对傅璇琮相关命题的因革通变,因此对中国文学制度研究有推陈出新之功。他调整“制度与文学”研究既有的学术格局,开创了新的研究路径、理论命题和学科范式;秉持从元典取精用弘、守正出新的原学品格,为中国文学研究回归民族本位提供价值旨趣。其学术业绩与贡献颇具开示学林之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抗战时期文学的政治功利化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 ,使得苏联文学思想借助革命战争形势而得以强化和普遍化、中国化 ,结束了五四以后多元化的文学思潮 ,终于使苏联式的“现实主义”占据垄断地位 ,并演变为中国文学新传统文学理论。它主导了中国文学思想达数十年之久 ,奠定了解放以后几十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整体格局。重新思考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 ,把它与解放后文学思想联系起来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接受史模式作了大量的探索:革新"集注"、"集说"传统,实现传统学术方法的现代转型;以新颖的视野开辟学术生长点;接受史与创作史互补,建构文学史体系的现代格局;丰富学术思维,接受史意识成为学者的自觉意识。接受史研究是为了沟通古今审美经验,让古典走向现代。接受史作为与创作史前后衔接的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新维度,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更紧邻文学史料学的学术研究史,在主体范围、对象性质、功能任务和研究态度等方面,均有实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传播与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渤海大学、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于2006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辽宁锦州联合举办了“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我们从提交会议的论文中选发一组,以飨读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对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吏与传播接受史。通过考察文学传媒与文学教育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能够拓展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修正文学史研究中的偏失,摆脱一些历史盲点和思维惯性的负面影响。使文学史研究变得更加健全和完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27至12月2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海口燕泰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和学会年会,适逢新世纪文学进入第10个年头,当代文学自身的繁盛与新变,为会议提供了丰盈的话题和展开反思、总结的历史角度。会议共有三百多人出席,43人大会发言,一百二十余人小组发言,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文学研究给以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