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打了胜仗,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相似文献   

2.
曾见一位教师教学<卧薪尝胆>一课,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运用都较为精当,但在最后的练习环节中,师生问答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教师问:"吴王为什么失败?"一生答:"因为夫差不支持他."教师愕然-竟有学生不知道吴王就是夫差.  相似文献   

3.
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4篇《勾践灭吴》中有几处翻译 ,笔者感到有出入。现列举出来 ,与大家商榷。第一处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这个句子之前的内容是 :“越人饰美女八人 ,纳之太宰喜否 ,曰 :‘于苟赦越国之罪 ,又有美女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喜否谏曰 :‘喜否闻古之伐国者 ,服之而已 ,今已服矣 ,又何求焉 ?’”夫差听信太宰喜否的进谏 ,最终“与之成而去之”。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教学参考书上这样翻译 :“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 ,让文种离开了。”我认为这样翻译不妥 ,查阅资料《古文鉴赏辞典》 ,上…  相似文献   

4.
十年磨一剑     
日前,苏州博物馆宣布,由政府出资4250万元征集的58件台湾“古越阁”旧藏青铜兵器,将于12月侣日至2015年3月22日在该馆公开展示。其中一柄被称为“吴老大”的吴王夫差剑,  相似文献   

5.
卧薪尝胆     
唐天 《学语文(初中版)》2005,(10):F0002-F0002
吴王夫差为父报仇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用美女、财宝贿赂吴王宠臣才得以回国。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年奋斗,十年教训,从而打败了吴国,夫差因而自杀,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似文献   

6.
趁火打劫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越王勾践打了败仗,做了吴国的俘虏。勾践在心里暗暗立下了报仇的誓言,表面上却对吴王夫差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几年过去了,吴王夫差以为勾践胸无大志,真心归顺了自己,就不听忠臣的劝说,放虎归山,让勾践回到了越国。  相似文献   

7.
苏州灵岩山寺建于吴王夫差所造的馆娃宫的遗址上,这种变荒淫之域为佛教圣地的现象在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而以显灵于灵岩山寺的西土智积菩萨为开山师,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千百年来,灵岩山寺不仅有大德驻锡,还有文人雅士在此流连忘返、吟诗挥毫,这些都为灵岩山增添了几分灵秀。  相似文献   

8.
《吴夫差》是“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结构的典型例证。本文对《太平广记·吴夫差》与《越绝书·吴王占梦》进行比较探讨,认识到《太平广记·吴夫差》篇是《越绝书·吴王占梦》篇的藏录;“梦—占梦—验梦”这一叙述程式取代了时间因素和史实背景而成为这两篇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三册《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一文有句:“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课本注:“镆铘,有名的宝剑。春秋时吴王闻庐所有。”看到这个注释,当时心里一愣怔:小时候看吴越春秋故事,似乎吴王夫差的父亲叫阖闾,怎么又冒出个吴王阖庐来了,莫非这是哥儿俩?或许是两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吴王。讲课时也就这么混了过  相似文献   

10.
胆剑篇及其结尾○葛鑫吴越都在河网交错的水乡,彼此相接,东临大海,是属于同一文化圈的两大古国。到了春秋晚期,适应时代潮流,两家你打我,我打你,展开抢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决雌雄,争高低,没完没了。吴国都于姑苏(江苏苏州)。吴王夫差手下有伍员(字子胥)...  相似文献   

11.
如火如荼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他雄心勃勃,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经过再三考虑,吴王决定出奇制胜。一天傍晚,吴王挑选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出  相似文献   

12.
年糕的传说     
传说,公元前484年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一意孤行,不听大臣伍子胥“联齐抗越”的正确主张,反而发兵攻打齐国,当夫差班师回朝那天,满朝文武都到城外去迎接。伍子胥预料到自己将有杀身之祸,便悄悄地对几个亲信说:“我死之后,如果国家有难,老百姓没有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5日,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南京明孝陵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员。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为此南京市还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焰火庆祝晚会。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可多了。苏州古典园林(见苏教版课本第五册《古诗两首·枫桥夜泊》)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像拙政园、留园、怡园等。因此苏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把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见苏教版课本第十一册《习…  相似文献   

14.
周敬王时代(公元前519~前475),吴、越两国已经结成冤家打了多年。越国国君允常死后,儿子勾践继立为越王,战事仍未结束。吴王阖庐趁允常刚死,再次兴兵攻打越国。勾践用计在携李(今浙江嘉兴附近)大败吴兵,射伤了吴王阖庐。阖庐临死对他儿子夫差说:“千万引忘了复仇!”吴王夫差在国内练兵三年,准备攻击越国。勾践不听大臣范蠡的劝说,向吴国发起了主动进攻。结果,在深入到吴国夫椒(今江苏吴县)时,受到吴国毁灭性的围  相似文献   

15.
春节前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食用年糕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的形成,最初出于对伍子胥的纪念。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受迫害而逃亡吴国,吴王阖闾和夫差在位时均曾被任用为相,为吴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他在吴国大败越国之后,反对与越国讲和,也不赞成北上争霸,与吴王夫差意见不合,故渐被疏远。伍子胥见吴王不听劝谏,知国家衰败之势已无法挽回,曾悄悄地告诉吴王随从:“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经城下相门,掘地三尺得食。”时隔不久,吴王听信谗言,赐剑命伍子胥自杀。忠臣人头落地,吴国很快被越国灭亡。战火不绝,民饥乏食。吴王随从忆起伍子胥生前的话,便带着民众去相门掘地,至三  相似文献   

16.
吴王夫差有勇有谋,为吴国的强盛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好大喜功、僭礼违制,导致吴国最终走向灭亡,但不能据此否定他的历史作用。后世文学作品中夫差的"昏君"形象,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夫差的弱化有关,而司马迁弱化夫差形象是由于他否定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国君,偏爱忍辱负重、发奋有为的复仇者,同情一心为国、惨遭迫害的不幸者,痛恨残害忠良、卖主求荣的奸佞。  相似文献   

17.
江苏的人文历史悠久,号称文物渊薮之地。南京曾先后做过六朝、南唐、明初的国都。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都城。扬州是隋炀帝看琼花的行宫所在地;又是五代十国中杨行(宀山)所建吴国的都城。上述的封建帝王死后大都葬在江苏境内,现有资料可查的共有40多处,其中38处在苏南,6处在苏北。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人们认为勾践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称之为英雄,而我不认为如此。公元前46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大败越军,勾践带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文仲的婉言责备,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这时候,才能清醒地认识并正确对待谋臣的忠言呢?如果他平时广泛采纳意见,那种惨败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了。迫于当时的情势,失败的他只得臣服于吴王。为了复仇大计,他忍辱负重,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放下自己的尊严,丢弃自己的人格,这种作为,多少都有些为人所不耻。在吴国,他的“赤胆忠心”感动了夫差,于是放他回了越国。回到越国的他,一方面依…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勾践栖会稽》末段:“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注解为:“意思是,我同你仍然算是两国的国君”,似有欠妥之外。既然勾践将要把吴王夫差送到甬句东(越国边境),说明吴势在必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认定李商隐《吴宫》诗为写三国吴主孙皓事,否定了该诗是咏吴王夫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