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论典型     
典型问题是文学艺术的中心问题。关于典型问题的理论是鲁迅文艺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不仅以其辉煌的创作实绩为“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留下了第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典型,而且在一系列文学论文和总结创作经验的文字中对艺术典型问题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认真学习鲁迅关于典型问题的论述,对于推动当前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艺术典型问题,历来是文艺界、理论界所关注、争议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各种题材作品的出现,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这一问题又一次的被提了出来,优秀的叙事文学作品到底要不要塑造艺术典型?怎样理解典型?典型化的途径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对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我们现在再次学习和研究鲁迅有关典型问题的精辟论述,探讨鲁迅在创作实践上塑造艺术典型的成功经验,对正确理解和深化对典型问题的认识,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文艺典型理论是文艺典型形象塑造的抽象和概括.文艺典型形象是作家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文艺典型塑造的发展,和作家对于社会和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就算是进步的作家,在他们的文艺典型塑造中都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因而作为典型塑造的抽象的典型理论,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典型观,才有可能正确地解释文艺创作中的典型问题.我们在典型问题的讨论中之所以争论不休,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同志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  相似文献   

4.
典型问题,一直是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作家和理论家们论争的突出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对此进行了多次的论争。虽然在“文革”时期这一论争停息了,但在我国转入新时期以后,这个问题的论争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期间,曾有过两次全国性典型论争的会议。一次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师大召开的大型典型专题讨论会。著名  相似文献   

5.
宗教和艺术关系时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和艺术关系的理沦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如何对待宗教艺术遗产,意义就更为重大。马克思曾在40年代初把注意力集中到宗教和艺术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曾帮助鲍威尔写《末日的宣判》,后曾打算和鲍威尔共同写《末日的宣判》的续编《信仰者的宗教、艺术学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的反思,是当前文艺理论课程建设中思考和应对后现代思潮挑战的一个重要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是一种意在描绘社会真实的文艺创作思想,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在强调关系、流变、批判以至解构上与后现代思想有精神上的相通。而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强调社会必然性和价值确定性,含着超越现存实际的“彼岸”冲动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典型塑造问题的论述为角度,以恩格斯的几封书信为视点,力求摆脱“统一说”的束缚,着重阐述恩格斯对典型形象的几个方面的创造性概括,揭示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是完整而深刻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做了不少文章。他们的御用班子“初澜”在一篇专谈文艺创作典型化原则的所谓“体会”文章中,“批判”了几种违反典型化原则的谬论,而被列为“第一号”“批判”对象的,就是“写真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艺界的许多同志都在思考我国新时期文学艺术的创新问题.作为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文学来说,在艺术创新的探索中,首当其冲的乃是典型问题.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典型观的哲学基础,准确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典型观的唯物史观的确定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分析、探讨我国文学创作和理论中的实际,并从中引绎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来,不能不说是在艺术创新的探索中,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艺术典型?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艺术典型主要指典型人物或曰典型性格,而且主要是对叙事性作品而言。艺术典型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或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一般简称为“统说一”。例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北师大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的《文学概论》在论述艺术典型时,大体都遵循着这种“统一说” 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说,国内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对康德的典型理论是不够重视的。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康德的典型观是“类型论”,而且是形式主义的;二是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没有正面论述艺术典型问题。其实,这也许是一种误解。康德的典型理论在德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接触的资料中,朱光潜先生对康德的典型理论是重视的。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把康德的典型理论放在醒目的地位上,而且作了较为详细与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创作理论主要包括文艺创作的性质界定、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文艺创作的理论主张三个方面。在今天坚持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创作理论 ,既有助于我们建设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进一步增强作家艺术家从事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又有助于克服时下文坛上那种把文艺创作当作玩人生、玩艺术的错误观念 ,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并不断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于文艺创作,也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拟就典型的共性、个性、典型性和普遍性等方面,对文艺典型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初步探讨.一什么是文艺典型?什么是文艺典型的共性?这个问题,在文化大革命前特别是六十年代初,我国文艺界曾经有过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典型共名说、性格类型说、共性社会说、共性阶级(共性等于阶级性)说、个性与共性统一说,等等.这些论点,都各有其可取之处,但又都未能准确地说明文艺典型的本质.“典型共名”说,把文艺典型人物所起的“共名”的社会作用误认为典型人物的共性特征;“性格类型”说和“典型社会”说,只分别看到了典型“性格核心或基本之点”和典型的社会本质.这三种说法的共同缺陷就是忽视了典型的阶级本质.说“典型的共性等于阶级性”,虽然看到了典型的阶级本质,但说“等于”,就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导致典型创造上的公式化、概念化.过去比较流行的“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的说法,比以上诸说进了一步.这个定义说明了典型既是个别.又是一般,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艺典型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它要求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 ,创造出能够体现社会生活某些本质规律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和典型形象来 ,即所谓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条文艺理论原则自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文学写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以此要求学生习作就显得不切实际 ,强人所难。因为学生习作属于练笔性质 ,不是文学创作 ,只要“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就可以了 ,实无“典型性”之必要。但长期“为考而教”“为考而作”…  相似文献   

15.
典型形象——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之一。文学作品中,塑造多种多样的典型形象是每一个民族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社会主义的维吾尔族文学也出现了一个创作各种各样典型形象的、新的繁荣景象。有些作家作品中塑造的具有独特、丰富、鲜明个性的和深刻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在广大的读者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作家对创作典型人物形象的规律掌握不够,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千孔一面,缺乏鲜明的个性。理论方面在典型形象问题上,也存  相似文献   

16.
典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同样避不开它。任何否定或企图取代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的观点和作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典型理论应该在文艺创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辉耀寰宇,其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典型论璀灿闪烁。下面我们试从系统论有序化的视角对恩格斯的典型观加以分析探究。1888年4月初,恩格斯给《城市姑娘》的作者玛格丽特·哈克奈斯写了一封有关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信。信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说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细节的真实”,不能让自己的作品仅仅停留在一般“现实主义的真实”上面;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真实,即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真实。恩格斯十分坦率地指出,女作家的《城市姑娘》虽然具备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表…  相似文献   

18.
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创造出能够体现社会生活某些本质规律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和典型形象来,即所谓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条文艺理论原则自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对文学写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以此要求学生习作就显得不切实际,强人所难.因为学生习作属于练笔性质,不是文学创作,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 )就可以了,实无"典型性"之必要.但长期"为考而教""为考而作"的偏向使不少教师至今未从"典型性"的误区中走出来,造成了小学生作文的假、大、空现象,影响了习作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较好地反映生活,如何传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如何塑造艺术典型,这是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在几者之中,如何塑造典型,这又是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因为典型塑造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出典型呢?我认为,只有当作者用他自己的审美理想去烛照客观世界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具有相当概括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足以激发读者进行再创造想象的艺术形象,才能称之为典型。离开了客观世界中作为表现主体的人物,离开了  相似文献   

20.
有怎样的作为,必有怎样的人。——丹纳《艺术哲学》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展现人物的行动,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还是靠抽象的介绍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历来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切优秀的作家总是善于在矛盾冲突中,通过对人物自身富有个性特征的行动作出具体感人的描绘,达到刻画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