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的一生就是按照他自己所提倡的这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改革旧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地奋斗的。陶行知在教育事业上的改革精神首先表现在他“是反传统教育、反洋化教育的旗手。”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陶行知) 1986年夏季的一天,河东区李地大街小学的操场上,随着下课的铃声,立即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外地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把身材高大的刘广桐老师团团围住。“我代表北京海淀区来津学习的全体小学体育教师,感谢您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观摩课。”……一双双热情的手,一句句感激的话,使年近六旬的刘老师热泪盈眶,他激动地说:“请同志们留下宝贵意见。”刘老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是一位勇于探索的人。他根据我市约50%以上的小学,体育场地小,学生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利用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精神的“创造之人”,教师必须以自身创造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活生生的榜样。他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师的观点,并指出创造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有胆有识,勇于创造。早在一九一九年,陶行知先生就敢指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  相似文献   

5.
题记:陶行知先生在1919年4月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批评了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去办学"。陶行知先生指出,今日之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时至今日,陶行知先生批评的三种庸俗的"教育家"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着,虽然不是每个教师和校长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他一定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情怀,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说过: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创新,是一个伟大的品质,拥有这种品质的教师定是优秀的教师。余本海是优秀的教师,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余本海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干事创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一个党员优秀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以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自励,“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一生以开拓性、创造性、革新性的卓越活动,树立了新型教育家的典范。他实行创造教育,主张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颇具特色的成绩卓著的创造巨匠。当今,我国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在教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智能,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各类学校培养出开拓型、创造型的社会主义人  相似文献   

8.
唐迅 《生活教育》2011,(3):25-31
20世纪初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蒙时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振臂向国人呼唤,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富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21世纪初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正在走向学习  相似文献   

9.
唐迅 《生活教育》2013,(1):22-27
20世纪初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蒙时代,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振臂呼唤: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21世纪初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当代中国需要一批杰出的教育家。由此,教育家办学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语境中的热门话语。  相似文献   

10.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 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要有勇气和胆识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小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作为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了一大批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流教育家的四个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宇 《师道》2004,(10):17-1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有三种教育家,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纯粹搞理论,不懂实际;第三种“盲行盲动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三种都不是好的教育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就是说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开辟的精神是指教育没有到的地域,像内蒙、云南等我们教育家不去的地方,他要到那里去开辟;在学术里面、教育里面很多没有涉及的领域要去开辟。他说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2.
唐迅 《生活教育》2011,(2):25-31
20世纪初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蒙时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振臂向国人呼唤,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富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21世纪初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当代中国需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敢探未发明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开辟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位置。在不断探索中,积极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小娅副部长鼓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文章见本刊2007年第24期)。但教育家的成长路径在哪里?"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是浙江省一群热爱教育、执著教育并理解教育的工作者,自发打造的一个组织,也是他们探索中的催生教育家的新机制。这种做法,充满了理想的色彩。参加共同体的校长们,回归"育人与办学"的本源,去探索教育的科学性,追寻教育的艺术性。这种做法,蕴含着成长的因子。共同体是一片土壤,在这里,校长们的新思想向上发芽,在学校里开花,最终在受教育者身上结出美丽的果子。"教育家发展共同体"让教育者在成长为教育家的路上,不再是寂寞的行走。叶翠微与陈锋两位校长的教育理念,正是在相互的思想交流中、在实践与实践的碰撞中产生出来的。我们盼望着,未来中国教育界能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共同体",从中孕育出一大批有胆量创造的"创造的教育家"和有胆量开辟的"开辟的教育家"。如斯,中国教育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中小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颜辉荣,徐金贵一、创造性教学能力及其意义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鼓励我们广大教师做“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的教育家,开辟的教育家”,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今天看来,要...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产峻的挑战,我们的中师教育非改革不可。当前,中师教学改革应该抓住什么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注意培养中师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才能带动其它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教学改革。怎样去实现中师全面的教学改革呢?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陶行知的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学习他的有关论述。陶行知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我们常见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  相似文献   

17.
1919年4月21目,陶行知在当时的《时报.教育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第一流的教育家》的文章。文中,他反对三种常见的教育家:一是"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的政客教育家;二是"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的书生教育家;三是"只会盲行、盲动"的经验教育家。并称此三种教育家是不高尚的。要想成为第  相似文献   

18.
3.工作上要有雄心。陶行知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第一流的教育家》,提倡“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创造精神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辟精神。这篇短文发表于《时报》的《教育周刊》,该刊专栏主笔蒋梦麟认为:陶行知的这一席话“可算是教育界福音”(《陶行知文集》1卷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第一流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当今福建师大附中的前身福州英华中学是福建省历史上一所著名教会学校,陈芝美于1928—1948年担任首任华人校长,在办学中有很多新创造,堪称杰出的教育家。他教育思想的精华可概括为三点,即爱国教育、英才教育和爱的教育。爱国教育表现为把英华从为外国人培养在华雇员转变成为振兴中华造就人才。英才教育的要点是要把英华办成第一流的学校,培养出第一流的学生、第一流的人才,为此就要有第一流的设备、第一流的师资和对培养第一流学生的严格要求。爱的教育体现为用“家庭化精神”来办学,主张“爱教育如生命,爱学校如家庭,爱同事如手足,爱学生如子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