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养老模式多样化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基于哪些因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模式?文章通过全国东、中、西部9省千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养老模式"效用最大化下的选择意愿。结果显示:个体特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风险意识等因素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实证模型给出了自我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两种模式的对比选择,探究农村老年人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养老模式的需求位序。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应该具有不同的政策安排框架,三种模式相互兼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对他人的依赖越来越强。而今家庭养老仍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核心家庭和外出务工现象的产生,"空巢老人"大量出现,家庭养老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养老需要,养老院养老亦存在诸多不足。故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需因地制宜,在农村地区采取家庭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养老互助的模式,且于落后地区辅以政府购买子女服务等养老方式。该模式的提出旨在为农村养老新思路的开拓提出建议,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提升老年人养老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保险是农村现行主要养老模式。传统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农民有强烈的参保意愿。只有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才能彻底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继续发挥家庭和土地的保障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进城务工,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开始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家庭养老功能也开始不断弱化。因此,加快建设和完善科学可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农民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我国农村未来老年人养老方式应在继续鼓励老人自养、家庭赡养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体系建设,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和其他保障措施形成统一体,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中国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传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变迁等社会现实,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我国农村公共福利产品供给不公、农村养老机制发育不全等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通过对农村老年人口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缓解农村老年人福利“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凸显,创新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已成共识。通过对王坪村新农村建设的实地调查与访谈,阐述了传统农村社区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农村老年人日常养老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新农村社区集体化互助养老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7,(1):81-85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比重每年都在上升,养老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在广西农村的实地调查,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广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进而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养老作为传统的最重要的养老模式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对农村的养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广西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没有保障,生活上缺乏照顾和陪伴,精神生活匮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带来了困境。文章结合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一现象对家庭养老的影响,并提出农村家庭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与农民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村老年人。为此,探寻了一种新型的适合现代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通过对推进农村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政策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支持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主观支持的影响更为显著。要改进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就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家庭养老功能,同时改进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养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村老年人的自养及农村养老中的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通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不仅维持了他们原本要求不高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日常生活的自理。断言农村人口老龄化即将成为十分深刻而沉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依据不充分。农村老年人自养可以说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自身在现实中延续和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其存在既具有可能性条件,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政府关注养老问题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农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养老帮助也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必须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依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增大的现实.借鉴历史上比较优秀的传统做法,对在农村养老中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从以下方面展开了对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广泛探索和系统研究:一、农村家庭养老的定义界定及相关的理论支撑;二、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困境;三、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个人、家庭、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目前的养老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在较长时间内,家庭养老都将作为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因此,妥善解决目前农村家庭的养老困境,并顺利实现农村家庭养老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加速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问题,如保障水平低、缺乏法制化的管理体制、没有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等。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与国情国力相适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国家统计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系列报告中指出:老年型年龄结构形成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农村振兴建设中面临的挑战。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镇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更需要在新农村振兴建设中建立社区养老体系,依托社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护理、卫生保健以及陪护慰藉等主题明确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鉴于农村乡屯村落分布较散、空间距离大,所以农村应集中养老建筑空间的布局,提高村镇养老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以《建筑设计方法》一书中的理论与新农村实际需求进行新农村社区养老建筑空间的专题设计教学,有利于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功能逐渐弱化。陕西农村家庭养老整体质量不高,存在老人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养老经济负担过重,老人精神生活贫乏、心理问题普遍存在等问题。必须建立经济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精神生活保障体系,和完善补充农村地区家庭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应该在继续支持和鼓励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构建适应现阶段农村实际的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转向大中型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蚌埠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但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老龄化问题关注的缺失以及农村地区保守观念的限制等阻碍了农村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进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其优势受到普遍认可和欢迎,在蚌埠地区结合当地实际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延伸至家庭社区服务模式的支撑辐射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成为了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经济相对落后,贫困农村养老存在着诸多问题:老人面临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的危机,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贫困农村养老发展严重滞后。要解决这些问题,除大力发展甘肃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之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符合甘肃省情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精准脱贫目标虽已完成,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加快,农村空巢老年人日益增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以当前脱贫攻坚成果为契机,结合我国农村养老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来探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发现其在养老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拓展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服务和鼓励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等针对性的措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农村中高龄老年人家庭养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中高龄老年人的群体数量在迅速增加,养老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上海和河南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发现:不同经济类型地区中高龄老年人养老资源、照料主体、精神需求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别。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的功能并没有出现弱化的迹象,反而出现子女对父辈的赡养责任得到增强,代际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