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刊记者从中国编辑学会秘书处获悉,该学会为了使目前正在高校学习编辑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出版,熟悉出版,矢志为编辑出版事业服务,决定开展一次“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活动。征文竞赛的主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中,怎样当一个合格的编辑:①怎样做编辑工作。包括对过去编辑的研究(如:工作研究、人物研究),对现代编辑的理解(如:我与编辑工作,我所了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编辑出版领域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而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那么,新时期的编辑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完善和充实自己,如何定位呢?追溯编辑职业的源头,在古代,编辑是与“编纂”“编撰”“编次”“编修”等词的意义相近。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编辑就是集编、校、刻于一体的工匠。在现代出版业中,编辑则被定义为“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工作,在这一定义下,编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这些便决定了作为一名合格编辑,必须具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善于识千里马的慧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一下。一、敏锐性———把好政治关和思想关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在《书业商之修养》中说,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若为谋利而编辑出版诲淫诲盗的书籍,则是比捉刀杀人还要厉害。一本书的出版,必须经过编辑的审稿,才能决定书稿能否出版。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辑掌握着书稿的“生死”大权,编辑必须把...  相似文献   

3.
办好一份科普报刊,关键在于它的编辑力量。没有编辑工作者的勤奋劳动,报刊是办不出来,也不可能办好的。一本刊物,从选题、组稿到印刷发行,有许多工作环节,大部分是由编辑承担的。没有作家就没有作品,没有编辑就没有一本书、一本刊物。人们说编辑足无名英雄,在书刊上,很少能看到编辑者的名字,然而这样的无名英雄却是我们科普出版工作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编辑同志们应当对于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信心,社会上对于编辑人员的劳动也应当给予适当的估价。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出版实践,图书编辑的职责可概括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图书市场信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发现作者,并组织作者队伍;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并通读付印样,解决书稿中存在的一切疏漏;配合美编和技术编辑进行图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配合发行做好营销推广工作等。由此可见编辑工作的繁杂和重要。我认为,编辑重在“责任”二字,在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应该是一个“总导演”,他要随时想到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并将这种责任意识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编辑出版全过程中。责任心理是编辑的社…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杂家”,是“无名英雄”,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能否概括地表述编辑的本质呢?能否集中地反映编辑工作的特征呢? 本文不想论是议否,而试图对编辑创造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探讨编辑的本质特征,着意推动编辑工作理论和编辑学的研究。一、出版创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人们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编辑学或图书编辑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编辑工作的规律性不断得到认识和阐发。现在大概没有人会否认编辑工作的规律了。全体事物的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编辑工作也不例外。编辑工作的规律性表明,编辑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问,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过去那种“编辑无学”、“出版无学”的说法,至少是对编辑出版工作的不正确认识。我国的图书编辑工作有悠久的历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工作,也走过自己曲折的发展道路,积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毕生从事一项事业,并且始终饱含激情地把它做好,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杨牧之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五十多年,从编辑入行做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人,肩负着繁重的出版管理任务,对编辑工作却始终坚守,一部又一部传世出版精品在他的主持下问世.他在《我的出版憧憬》中对自己的人生有一段自述:“我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当编辑,搞出版.倏忽间四五十年过去,自问之,整天想的是出版,干的是出版,高兴的是出版,焦虑的是出版,希望能多编几本好书,将来高尚的人们回忆起我们会充满敬意.”  相似文献   

8.
过去有人告诉我,编辑就那么回事。“一把剪刀一杆尺,一瓶浆糊一只笔”,圈圈画画,修修改改,抄抄誊誊,粘粘贴贴,为人作嫁的“无名英雄”,好为人师的区区角色。可现在,当我自己在“编辑”这个位置上呆了300多个日子后,我才强烈感受到:编辑并不就是那么回事。他是一个“活导体”,凭借着一种立体意识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联接着群众和传播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编辑的这种立体意识是由编辑的特殊位  相似文献   

9.
这个讲座是编辑业务讲座,但我却不谈编辑工作,谈一些编辑工作以外的事,对同志们也许有些用处。编辑是把著译者同出版工作联系起来的纽带。编辑了解了整个出版工作的情况,也就可以帮助著译者了解出版工作。我先讲讲什么是“出版”。“出版”是用印刷的方法或其它方法把著作物进行复制,并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国外称  相似文献   

10.
编辑理论研究是出版科研中的重大学科,如何深化这一学科的研究,讲几点粗浅意见,供参考。一、充分理解编辑理论研究的意义,增强自觉意识。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中央的这一决定,是从我党我国现阶段实践出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根本方向、方针、政策,既是出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又是出版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对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编辑工作和编辑人员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这种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编辑理论研究在整个出版科研中处于首要位置。但是,编辑出版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编辑是“无名英雄”而引申到对编辑社会作用、职责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议论。现在有同志提出:《编辑是精神产品的质量检验员》,从某种意义上,编辑工作对创作工作的制约,对精神产品进行问世前的检验,是社会所赋予编辑的分工和职责。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报纸出版的方方面 面,渗透在从编稿到组版的各个环节,诸如为报道“出点子”,选角度、定题目,对记者或通讯员来稿进行修改润色,在文稿的出版形式上作独具匠心的安排——如制作标题、设置栏目、设计版面、配发评论等,都反映了编辑作为“无名英雄”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作者,在他的作品获奖以后,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把作品比做水泥柱,而编辑就是水泥柱中的钢筋。”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编辑的重要作用。它支撑着水泥柱,却不表露于外界! 可惜,社会上对编辑工作有这种认识的人并不多。编辑人员,围绕书籍的出版,要从事多方面的工作。比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由高等学校编辑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的“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活动,已经评选揭晓,清华大学汪宁《未来的编辑和编辑工作》等39篇文章荣获优秀论文奖,占各校初评推荐论文总数的55%。这是5月28日“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评委会评选揭晓的结果。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的这次活动的主办者表示:评奖的目的是为了使目前正在高校学习编辑学专业的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出版,熟悉出版,矢志为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5.
报道,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在中国知识界和社会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65年献身于编辑出版事业,致力于编撰教材,出版书刊,形成一系列的编辑思想。他认为编辑出版工作,是重要的教育工作。 最近开明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编辑思想研究》一书。该书收集了叶圣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主要言论,还收有研究其编辑思想的学者撰写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甘为人梯编辑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我以为是甘当人梯。编辑好比是个裁缝,是为作者或记者做嫁衣裳的。一篇好稿发表了,一本书问世了,荣誉归于署名的记者或作者,编辑只能当“无名英雄”。这是办报刊或搞出版的需要。有的编辑常感到当编辑“亏了”,这是由于从个人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考虑的缘故。当编辑的,不妨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多想一想。  相似文献   

17.
全国大约不下于500家出版社吧?过去却有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奇异现象:所谓360行,几乎都有专业书籍出版,唯独自己的出版专业却被忽视了,而且还大模大样,“安之若素”。这样对编辑业务特别是新生力量又怎能提高呢?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瞎子摸象”,很难增加全面而又有系统的知识。正像“茶壶里的饺子”闷在肚里倒不出来,不仅社会上一般人对编辑这一行当,蒙头转向,不少领导干部以至高层领导也不甚了了,有的竟然把编辑贬为“初级劳动”,不足道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编辑出版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将如何变革,如何发展,这是近年来出版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大家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完善的改革模式。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没有先例的历史创举,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出版领域的改革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这里涉及物质生产的发展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涉及编辑出版工作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大领域,市场经济规律和精神生产规律同时发生作用这样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这种复杂情况,既要充分认识编辑出版工作必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要重视编辑出版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它们也就被解释明白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14页)下面试从编辑出版工作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及其特殊性的角度,对出版物、出版机构的属性和出版市场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是出版的主体过去我们对出版的理解是简单的———出版社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出版的过程是作者完成了书稿,编辑将其取回,经过编辑加工、设计、校对、印刷,与读者见面。那时,作者是出版的主体,出版社在整个出版活动中的作用仅仅体现在编辑出版环节上。目前,我国的图书市场早已从短缺型走向了过剩型,出版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才能得以生存。现代出版企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文化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文化产品。出版社应该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从这一目标出发,出版社不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0.
“编辑力”是编辑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编辑力在新的出版生态与产业链中的内涵和要素,对编辑主体及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大有裨益。本文说明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系统阐述了编辑力的历史概念及讨论范畴,并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例,提出了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出版活动应体现的新编辑力“五力”,即基于强化内容精品建设的资源整合力、基于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全媒传播力、基于深化科技创新赋能的技术应用力、基于细化项目运营管理的产品经营力、基于活化文化产业融合的协同创新力,以期帮助编辑个人和出版企业更好地投入高质量出版实践,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