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界各国科学基金论文产出绩效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9,23(4):244-246
科学基金制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1860年德国首创科学基金制,成立洪堡基金会以来,科学基金制已经走过了150年的历史.1924年日本成立日本科学协会基金.1928年比利时成立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FNRS).1939年两班牙成立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CSIC).1950年美国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相似文献   

2.
《学会》2015,(11)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是"科代会"的发起者之一。1950年,在"科代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个组织,并于1958年合并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本文通过探寻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的背景,梳理其组织体系与主要工作,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全国科联以及在此基础上组织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科学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有其特殊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立对我国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基金委成立以来的20年,也是我国科学不断发展创新的20年.可以说,科学基金的发展,承载了我国科学创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从明末清初近代科学传入我国,到1915年和1928年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的分别成立,这都表明我国科学体制化正逐步形成,虽然形成过程中有对英法两国的模仿,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55年6月1日成立到现在,已经35年了.学部的建立,曾被声称是“促进我国科学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标志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的新阶段的开始”.长期以来,学部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机构,学部委员是中国最高的学术荣誉.那末,为什么要成立学部?学部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有过那些变化?学部开展了那些工作,作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2月,882页定价:398元1914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创议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作为近代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学术社团,学社不仅率先揭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导,而且致力于宣扬科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促成国人对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科学应选择"和实生物"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学在中国萌生较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自然科学有了突发猛进的进展。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对基础和应用科学的研究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已形成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力量。中国科学的现状、今后发展方向等问题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以下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8.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和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前身),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着手制定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9.
值此中国科学院成立45周年,回朔往事,我有很多感受。中国科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我是在它诞生后第二年回国的。当时新中国新气象,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全国上下,百废待举,求才心切。对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来说,尤其如此。中国科学院在这45年中高举中国科学的大旗,作出了在世界范围内令人瞩目的重大贡献,规模和水平都有喜人的发展和提高。现在中国科学院在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成立三十多年来,国际科学交流活动走过了很曲折的道路.十年浩劫期间,中国的科技事业受到极大的摧残,科学院的国际科学交流活动也几乎停顿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政策,中国科学院的国际科学交流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年10月10日在青岛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之一,由高鲁、蒋丙然、竺可桢等人共同发起,以谋求"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后,在开展气象学术交流、出版《气象学报》、培养气象人才、普及气象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推动民族气象事业发展和现代气象科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气象学会1951年4月在北京重建,1958年9月起,中国气象学会成为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1966年因受"文革"影响暂停活动,1978年重新  相似文献   

12.
1914年6月创建于美国的中国科学社,利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权力的"空隙"发展起来,充当国家学术代表,在国际学术界发言,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作为民间科学的象征,虽然受到政府科学体制的挤压,但还是具有相当的力量,在相关科学事务上一方面批评政府行为进而向政府建言,一方面自律科学家群体自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希冀继续充当民间科学代表,以为新社会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不想在政府的全力统制中道路日渐逼仄,苟延残喘至1960年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1911年推翻清王朝后.内战、抗日占去了近50年,真正的科学技术发展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政策不断改变。本文主要阐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现状。作者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比欧美晚了150年.科学技术晚了200年;近30年有些进步,但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技发达的国家.中国人需要再奋斗50年;当前应该埋头苦干、韬光养晦,继续向科学先进的国家学习,学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类科学事业做一点迟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的出版事业起步于建院之初。当时成立了编译局,其工作重点是积极恢复原已出版的各种刊物,并创办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新期刊;组织出版解放前未能出版的著名科学家的著作,介绍外国科学专著。此外,接受国家委托,负责自然科学名词的编订工作。1954年成立了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同年,在编译局的基础上与龙门书局合并组建科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自1913年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里,投入了大量资金资助中国的医学与科学教育及研究,其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洛氏基金会在中国的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之前它主要致力于建设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资助作为现代医学之基础的各门自然科学的教育。自1935年起它参与了中国的乡村改造实验,并转而关注社会科学和农业科学。尽管数十年中洛氏基金会对中国的政策几经变迁,但无论具体工作如何变化,它们背后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大目标却贯彻始终,即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按照美国的理想来改造中国文化,而基金会采取的具体方法则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科学与广义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科学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因此,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资助科学活动的历史对中国科学史、美国科学史、中美文化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为团结科技工作者,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邀请科技界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4个科学团体共同发起,筹备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1949年7月,科代会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选出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未来研究会和上海市未来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未来研究工作者队伍又增添了二支生力军。未来研究和预测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开始阶段,中国未来研究会成立还只有三年的时间,通过实际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未来研究对我国四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共同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太平洋和世界其它地区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云集北京,参加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这是一次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医药卫生、教育和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也是太平洋科学协会成立75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召开的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原名中国科学电影协会。1979年3月,中国科学电影协会由于光远、周杨、夏衍、司徒慧敏、裴丽生、刘述周、王顺桐、王阑西、孔祥瑾、洪林、刘白羽、李洪琛等91人发起成立。1986年7月,中国科学电影协会更名为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夏衍为名誉理事长,张清任理事长,孔祥瑾任秘书长。2013年6月8日协会举行了换届大会,选举高峰为第五届理事长,刘通海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同年,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被聘为协会首席专家。特色活动:1.评奖工作。协会双年举办"中国龙奖"(国际奖)评奖,单年举办"科蕾杯"(国  相似文献   

20.
王小凡  张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34-1135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纪念,也是一个总结中国参与国际科学合作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国际科学合作的好时机。科学的本质是求实、开放的。为人类共同利益携手努力的愿景在过去70年里显著帮助过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的维护和人类健康的进步等重大问题贡献过突出的中国成就。面向未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