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关于幼儿能否跳迪斯科,我们曾翻阅了不少资料,也参加了一些舞会,觉得迪斯科是一种奔放、自由的舞蹈,以健身为主,动作随乐曲自由发挥,近似一种集体独舞。我们对大班部分幼儿作了教迪斯科的尝试,先教些最基本的扭胯动作,然后配上音乐,让幼儿随节奏扭动,教师再提示一些手、肩、头的动作,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自己创编动作,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但要求动作协调,合拍子。通过几次辅导,不少幼儿可以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各种不同的动作。他们  相似文献   

3.
舞蹈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人体动作,而在人的动作过程中,节奏恰恰是最有意义的。在舞蹈艺术中,节奏不仅能组织出动作组合.而且能成为舞蹈形象、人物性格的表现者.因此节奏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是舞蹈艺术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节奏在舞蹈音乐中的作用,体现在"舞蹈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动作的有节奏的程序,没有一个舞蹈是没有节奏的".节奏的目的是为了组织音乐,舞蹈又通过音乐、节奏组织起来.因此,必须处理好舞蹈动作同舞蹈音乐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编舞法就是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化的舞蹈编创技法。主题动作的鲜明性、形象性和典型性决定了其必须少而精确。必须根据音乐的风格来决定所要编创的舞蹈作品的风格,再根据舞蹈作品的风格来选择主题动作;根据音乐的形象来确定舞蹈的形象,再根据舞蹈的形象及主题来选择主题动作;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来确定舞蹈的节奏,再根据舞蹈的节奏来选择主题动作。在音乐编舞法中主题动作的选择关键在于必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李远红 《考试周刊》2011,(65):146-147
在舞蹈啦啦操教学中.音乐是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师生应正确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舞种认识、研究和运用有关音乐的选配及应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音乐节奏、旋律和音乐赏析的训练。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敏锐的乐感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节奏与韵律,加深对舞蹈动作的深刻理解,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完成啦啦操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为一种具有极强艺术性的文化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其艺术性主要通过舞蹈中的肢体语言和感情基调进行表达,舞蹈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依附在舞蹈动作和舞蹈节奏之中,不同的舞蹈动作、不一样的舞蹈节奏,抒发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把握舞蹈的感情基调,对于舞蹈整体的艺术性展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舞蹈表演过程中对于感情基调的把握为研究切入点,剖析感情基调的准确把握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在舞蹈表演中把握感情基调的方式方法,以此促进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要强化美的意识,精细的动作和动作的规范与美感是并重的,在训练舞蹈美感的同时动作的韵律、节奏的乐感也是相融合的。  相似文献   

9.
唐敏 《吉林教育》2008,(5):18-18
舞蹈是身体有节奏的动作,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艺术中,舞蹈与音乐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相辅相成。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  相似文献   

10.
周黔玲 《教师》2008,(24):94-95
舞蹈中含有许多元素,“时间”“空间”“力度”三要素是舞蹈的生命体。舞蹈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舞蹈的血液;动作是舞蹈的肉体;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生命情调勃发的激烈运动,这种运动是“本于心”的激情冲动,冲动是节奏快慢、动作大小、力度刚柔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情”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谢民 《教师》2013,(29):100-100
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两样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的表演能力,主要包括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能力。表情主要是指演员的眼部、嘴部及面部表演。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对舞蹈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动作亦是有表情的,相同的动作,对节奏、力量、韵律的处理不同.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特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呢?这里浅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两者间的不同,来说明节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如何在舞蹈中更好地把握节奏的运用.要在舞蹈这一律动的艺术中去理解节奏,把握节奏.节奏是舞蹈的源泉,没有了节奏也就没有了舞蹈,舞蹈与节奏的完美结合形成完整又美妙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一、舞蹈可以愉悦聋生性情,促进身心发展。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但一般不影响他们的动作发展。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动作的起伏变化蕴涵着聋生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舞蹈无声的人体节奏与情感起伏规律的感染,使聋生产生抒情、联想和想象,聋生在学习或欣赏舞蹈过程中,不仅感知着舞蹈动作的形式美,还在感受舞蹈艺术魅力的同时.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彭海鸥 《教育导刊》2003,(11):18-20
闻一多先生指出:“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作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奏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幼儿舞蹈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  相似文献   

15.
在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中,呼吸的运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情感性较强的舞蹈中,呼吸可以影响舞蹈的风韵、舞蹈表演者的情绪等。而朝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必须要注重在舞蹈表演中呼吸的把握。只有舞者控制好呼吸的节奏,才能将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以达到完美展示情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的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教学训练中,要按照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对人体动作进行加工和改造,进行合乎规范的动作训练,并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优美形体和高雅气质。舞蹈教学要强调动作在节奏和韵律中展开,艺术地在动作与动作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而形成图案,并在动作训练中使学生挖掘和理解每一动作所蕴含的情感和寓意,培养学生在人体内部情感方面的表现机能。舞蹈的每个舞种之间存在着内在与外形上的必然联系,在舞蹈教学中善于将各舞种融会贯通,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舞蹈教学还要汲取体育、武术、戏曲的养分,使舞蹈教学日益完善,动作技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舞蹈的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教学训练中,要按照舞蹈艺术的审美要求,对人体动作进行加工和改造,进行合乎规范的动作训练,并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优美形体和高雅气质。舞蹈教学要强调动作在节奏和韵律中展开,艺术地在动作与动作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空间而形成图案,并在动作训练中使学生挖掘和理解每一动作所蕴含的情感和寓意,培养学生在人体内部情感方面的表现机能。舞蹈的每个舞种之间存在着内在与外形上的必然联系,在舞蹈教学中善于将各舞种融会贯通,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舞蹈教学还要汲取体育、武术、戏曲的养分,使舞蹈教学日益完善,动作技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唱游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而且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之中,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唱游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应从简单的律动和模仿动作开始律动是人体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节拍、速度、节奏、力度等做的韵律性的动作。低年级音乐歌曲的拍子,通常是简单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我们可以通过律动来完成。如:二拍子,第一拍为双手拍,第二拍双手打开,使之形成拍开、拍开的简单韵律,同时加深对二拍子强弱关系的了解(拍为强拍,开为弱拍)。三拍子第一拍为双手拍,第二拍双手…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一种以肢体为语言的人体动作表达艺术,动作是其核心,情感是其灵魂。作为舞蹈教育者,在舞蹈教学中既要重视训练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在舞蹈情感的培养中,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音乐情感的培养、表情的训练,以及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全面提升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苏菲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0):207+209-207,209
舞蹈啦啦操动作复杂,元素众多,队形变化较快。动作主要选编自爵士舞、拉丁舞、体操、街舞以及健美操等项目的精华融入到整套的动作中。同时,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采纳不同艺术类型、各种古典和现代音乐,进行剪接而成。在舞蹈啦啦操编排中,要求将每一个动作造型、队形变化都融合音乐当中,才能展示动作的韵味,表达出舞蹈啦啦操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舞蹈啦啦操的协调性以及整体性。不仅具有了节奏鲜明、强劲力量美的特点。还让人感受到了其中的新颖、富于变化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