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同样一堂课有人讲得生动活泼,学员听来兴趣盎然;而有人则安排得如“死水一潭,微波不兴”。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笔者认为关键是两个字“活”与“趣”,尤其是成人中专的课堂教学,更要如此。所谓“活”与“趣”,是就师生两方面而言的。“活”是指灵活、活泼、活跃。教师教法灵活,课堂气氛活泼,学员思维活跃。“趣”就是意趣、趣味、兴趣。教师授课有意趣,语言有趣味,学员感到有兴趣。课堂教学讲求“活”与“趣”,这样才会使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愉快而引人入胜的活动。“活”与“趣”相辅相成,以培养和发展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归宿,亦…  相似文献   

2.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应。”他又说 :“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 ,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可见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 ,对此 ,笔者从以下四方面作一浅析。一、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小学生活泼好动 ,反应敏感。教师语言要浅显生动、活泼有趣、富有感染力。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 ,就会苍白无力 ,索然无…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使书本上“死”的、枯燥无味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生动的语言.教师要做到以声传情,以音动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增长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仪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还要做到“生动”、“活泼”、艺术地应用教学语言,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下面就教学语言效应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却发现了这乐章中的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王太兰一堂课如同一段乐章,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旋律。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段美妙的乐章,形成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教师的调控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态势语言的调控艺术一个人姿势、表情、...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情感的语言”、“诉诸情感的表演”是音乐艺术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以“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歌曲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9.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谈到我家的星期天,那真是其乐无穷!最有特色的是早晨的音乐演奏会。老爸不用上班,难得安心睡懒觉,便以呼噜声奏起了乐章的“低音”;妈妈是个“闲不住”,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成为整个乐章的“重音”;而我那大叫“妈妈,我肚子饿了”,则是乐章的“华彩”。时间过得真快,一部“名曲”演奏完,快到中午了。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启迪学生学习的钥匙,能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乐观情绪。因此,音乐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特点。 一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就要采取多样化。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做到“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独创,妙在灵活”。奥尔夫说过;“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课上,不但要有动听的音乐.亲切温和的语言,还应用优美的舞姿来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们在富于创新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是音乐表演形式中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在歌唱中要达到字与声的协调统一和完美结合,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固”,使语言成为声乐艺术中真正的音乐化艺术语言。同时“字正腔圆”还是衡量演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就离不开教学艺术.活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在灵活备课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辅以灵活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4.
小学音乐教学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情""境"交融,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美妙的旋律之中,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感受、体验音乐的特有魅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表现能力,提升音乐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还要做到“生动”、“活泼”、艺术地应用教学语言,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下面就教学语言效应问题谈几点体会。一、情感效应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亲切、自然、大方,并要带上点“童趣”、“稚气”。如:“下面老师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懂?”“帮老师个忙……”等,这些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平等”的感觉,从心里乐意学习…  相似文献   

16.
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需求。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一般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然后欣赏。而在欣赏之前介绍作曲家的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灌鸭式”知识传授,不容易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出现了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课昏昏沉沉的尴尬场面。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就如何使音乐欣赏课“活”起来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以下观点,以便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教师要先活起来1郾教法要灵活传统的欣…  相似文献   

17.
刘国贞 《天中学刊》2001,16(6):118-119
“活”是教学艺术,艺术需要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要使历史教学真正活起来,并且达到“活中求实”的目的,我的体会是:面向实际,灵活设计,灵活施教。 一、处理教材要活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驾驭教材和设计教材,必能使学生活起来。灵活处理教材,首先是力争与教材融为一体,即“读懂、读熟、消化”,将其思路记在心中,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这是对教材处理的基础。 其次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工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既定的,而学生的实际却是活动的。面对某个教材,要先揣摩学…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 ,它以丰富美妙的想像力 ,诗一样的语言 ,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 ,用“以声表情”的方式创造出声情并茂的听觉艺术 ,所以人们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民族音乐家柯达伊·佐尔丹认为 :“创造的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能 ,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和方法 ,就能开掘这种能力。”为此 ,就小学音乐课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属于农村小学 ,学生音乐基础差、素质低 ,对音乐缺乏兴趣。在音乐课上 ,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意识地选…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歌唱家的用声方法以运用腹式呼吸法为最科学与最可行。歌唱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说”是“唱”的前提,歌唱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是歌唱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建立中华民族声乐学派是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何燕 《考试周刊》2009,(51):70-71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优质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美妙的交响乐章。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应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它应有议论文的严密、充实,记叙文的活泼、灵秀,说明文的平实、得体,诗歌的凝重、激情。 杜威先生对科学性的认识很明确:"科学性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价的地位。”马卡连柯说得更进一步:“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一种科学。这种见解。就是我的教育信念的基本标志。”他们都强调了教育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