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段玉裁对《说文》声训的巨大贡献有三:一是以音韵学理论为工具作音义关联的外证,使《说文》的声训形式明朗化;二是合理分析形声结构,发挥《说文》的“亦声”说,推求声符的普遍意义;三是深入探索音义渊源,运用声训补证许说、校正误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声训从先秦时期产生,到两汉,再到唐宋、清的发展历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综合分析形音义的字典,对声训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故本文对《说文》中的声训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探讨“声训”的内涵及性质问题,然后将《释名》的训释条例归纳为六个方面.认为《释名》是一部以声训为主而兼用了义训、形训的语源学专著.本文还对“声训”和“因声求义”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声训”是一种训释条例,其表现形式多为判断式,而“因声求义”则是一种训诂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就古音以求古义”,其运用主要是破假借以求本字,探寻连绵字的流变,确认字词的同源、同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声训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训”的外在形式,在非“声训”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声训”的本质属性。“声训”的性质、旨趣是以音同、音近之字来揭示语词在其命名之初的“所以然之意”,即命名立意之义。这一点,才是“声训”与“形训”、“义训”之不同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声训辨     
声训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诂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探求语源的重要方法。但声训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右文说和因声求义说属不属于声训 ,各家看法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汉语史的考察认为 ,声训是以声通义这一训诂方法的统称 ,它从古至今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上古声训、右文说、因声求义说是一脉相承的体系 ,这正体现了声训从萌芽到发生、发展直至成熟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步综合分析形音义的字典,它对声训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而声训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释义方法,不仅含量和类别丰富而有价值,而且从中也可以窥探出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说文解字》中的声训实例入手,浅谈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声训是一种训诂方法,既可推求语源,又可解释字、词意义、在编纂以释义为宗旨的辞书时,引用声训材料应弄清其类型,来源。训释字,词意义和声训以及推源兼释义的声训可直接引用;纯粹推求语源的声训不宜引用。  相似文献   

8.
声训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解释一个字的字义。声训的产生、发展和流行,与汉字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尝试从汉字的发展阶段去分析汉代声训流行的客观原因,认为汉代声训的流行与汉代文字字形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造字方式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孙慧明 《现代语文》2006,(4):127-128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量运用了声训。汉代杰出训诂学家郑玄也多用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更是自觉地运用了声训系统探求词语的语源义。宋代又出现“右文说”,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将声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并出现一批集大成者。王念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广雅疏证》立足声训考释词义,多有创见,较少有主观臆测,代表了清代声训的高水平。他使声训成为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汉代许慎《说解字》中出现的声训是汉语语源学,汉语词义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说解字》声训中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同源和异源两种类型。异源关系主要有借音(17例)、异体(34例)、化义(44例)、疑误(58例)等几种形式。这几种情况都未能正确地利用声训探源,系源,是《说解字》声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来评价它,且被视为作用不大之书。那么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对戴震《毛诗补传》中文献整理的三种方法——注音、训诂、校勘进行梳理:首先,《毛诗补传》通过注音来表明经文押韵的方法,有直接表明与间接表明两种;它有时又能根据押韵规律来校勘经文。其次,《毛诗补传》训诂特点主要为:注重因声求义、反对缘词生训、点明行文规律。再次,《毛诗补传》校勘内容包括校衍、脱、误、异、错位等,使用校法多样,校法有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两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朱熹著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些训诂著作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诗学思想、史学思想、易学思想,以及理学思想,作为宋代训诂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朱熹在汉语训诂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明英宗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在政治上的逐渐成熟。认为天顺年间的政治比起正统年间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李贤、王翱、彭时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干过一些合乎人情的好事。从而在评价其功过时应该认识这位皇帝有能力和善良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时、示、命是古代天命观念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时同动,示指天象的星示,命是天命。  相似文献   

16.
女训是专门以女性为教育对象阐述女性如何治家处世的训诫,是中国古代对女子道德教化的重要方式。先秦是女训发轫时期,汉唐是女训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宋元明清是女训繁荣并达到鼎盛的阶段。传统女训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传承的伦理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顺和慈、恭敬贞淑、勤励节俭、遵礼崇德、顺从奉迎等。批判继承这笔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对提炼新型女德、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代徐师曾所著《文体明辨》是一部文体学著作,其附录中“诗馀”部分九卷,即清初沈雄《古今词话》所称为《词体明辨》者,共收录词调332调,424体,例词573首;前为平仄谱,后为例词,事实上具有很明显的词谱性质。这是继周瑛《词学筌蹄》、张铤《诗馀图谱》之后的明代第三部词谱著作。而成书于晚明,在清代影响颇大的《啸馀谱》,实际是程明善杂取各书纂辑而成的;其中《诗馀谱》部分正是完全照搬徐氏的《词体明辨》。由于《文体明辨》卷帙繁重而流行不广,晚明以来的词学家尽管时时提到《啸馀谱》,却无人发现并指出其剽窃《文体明辨》的同书异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注疏发源于经部,而注疏自其创始之日起就不局限于解释单纯的字词,在<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将单纯的字词解释称作"释文",将以疏通句义、抉发文旨为目的的训释称作"释义".同样,当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追溯语源,寻绎典出定义为"释文",而将此外所引经史诗赋,以证诗意定义为"释义",就不难发现仇氏注释具有明显的"释义"倾向,仇氏之援引典故正为点明诗旨、申明杜义.  相似文献   

19.
“就是”作为连词产生于元代,发展和成熟于明清,并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为假设兼让步。它在假设连词“就”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渐替代了连词“便是”,是跨层结构“就+是”在句法位置、韵律、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结果。类化是其词汇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廷玉《明史.兵志》作为今人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价值不容忽视。就其实用价值而言,它全面系统地保存了明代军制各方面的重要资料。不仅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代军事制度最易得的最为常用的专《志》和主要文献之一,而且还是了解明代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就其编纂价值而言,它具有体例完备、广搜博采、详考精裁、语言简洁等优点。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因其收录了大量《明实录》、《明会典》所未载的章奏疏议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