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葫芦笙吹响啰》是由张军词曲创作的一首优秀、民族风情浓郁的合唱曲,这首合唱曲曲风独特,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各个乐段段落音乐对比性强,在和声、旋律及装饰音上,作曲家松弛有度,应用自如。合唱曲《葫芦笙吹响啰》原本是一首童声合唱曲目,笔者将作品用于楚雄师范学院女声合唱团进行排练演唱,文章通过对这首合唱作品的作品分析和合唱指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合唱名作《茨冈》选自由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所作的《混声合唱曲集》,这是一首混声带伴奏的合唱作品。本文将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巧、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排练要点、情感处理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以期能够对于这首合唱作品的传播与演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北风情—情歌》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西安音乐学院参加第十四届青歌赛创作的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这首作品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对陕北民歌进行了诠释。从作品的创作和演唱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了本作品的情感内容,认为本作品情感内容与表现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及合唱创作方面,《海韵》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歌词与曲式、旋律以及和声等创作技法的分析,来揭示赵元任先生的创作手法,进而为演唱和指挥这部作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bert, 1797-1828),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初期的代表人物。这位素有“歌曲之王”的作曲家,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德奥艺术歌曲的新风格。舒伯特一生创作的作品约有1500多首,遍及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如:创作了46首男声合唱,6首女声合唱,19首混声合唱,36首三重唱和三重唱,5674带钢琴伴奏的歌曲,36首独唱和13首声乐套曲。在如此繁多的声乐作品中。不乏相当数量的音乐艺术珍品。 其中《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流浪者》、《鳟鱼》和《…  相似文献   

6.
无伴奏合唱《At the grave》是塔涅耶夫第二十七号作品《十二首无伴奏合唱》中的第一首。该作品创作于1909年,在俄罗斯的音乐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俄罗斯著名的抒情诗人雅科夫·彼得洛维奇·波隆斯基的长诗。这部作品涵盖了塔涅耶夫深刻的创作思想,高超的创作手法,体现出了作曲家鲜明的复调性天赋。本文从音乐表现、和声、复调等方面对这首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The Conversion of Saul(《扫罗的转变》简称《扫》)是一首宗教题材的混声无伴奏八声部合唱,由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兰朵·斯特鲁普(Z.Randall Stroope,1953)受湖高地合唱团(Lake Highland Chorale)委约创作。自创作以来,该作品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出超过600次,成为诸多国际合唱赛事及音乐会的必选曲目。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主题、和声的分析,探寻作曲家极具特色的创作构思,为表演者搭建内容与形式间的桥梁,以期合理表现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背景、作曲家的风格以及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这首咏叹调在演唱中人物情感表现和技术运用的方法,并着重对作品花腔部分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阐释,从而为声乐学习者更好地演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艺术歌曲是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一种。它以高情趣、高品味、含蓄、优雅的特点成为了艺术领域中的瑰宝。歌曲《多情的土地》就是一首经典之作,该作品道出了作曲家对故土的炽热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眷恋之情。作曲家用一颗赤子之心创作该作品,感人至深。本文笔者试从《多情的土地》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对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体会,初步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和特色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的两首赋格进行了本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赋格的主题构成、间插段构成和织体特点、主题的展开及赋格织体结构、歌词与赋格曲的关系等创作特点加以论述,探讨勃拉姆斯在合唱作品中的赋格结构思维与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希伯莱奴隶合唱》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纳布科》中的合唱曲目,是至今仍广受世界各国欢迎的经典合唱曲目.指挥应对整部作品的主基调有准确的理解,把握不同声部的演唱特征,通过指挥技法与演唱技巧的配合,来抒发乐曲的思想情感,构建均衡立体的和声音响,演绎出良好的合唱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敬修先生的数十年的创作中,合唱创作已经成为他的重要的个人标志之一。从作曲家创作的合唱作品中,笔者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在音乐的世界里挥毫泼墨,抒写属于自己的音乐历程。透过每一首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作曲家对生活的热忱、对故土的眷恋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诗人情怀。所以,只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朱敬修先生合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胜利者归来》这首独唱场景是作曲家威尔第《阿依达》中的重要唱段,作品极具戏剧色彩,音乐形象丰富,极具舞台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歌剧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挖掘,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研究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状态,以及对作品的演唱技巧进行了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混声四部合唱《念故乡》是改编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混声合唱《念故乡》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结合对作品的结构来对该首作品做出指挥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是作曲家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此剧不仅树起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创新里程碑,还成为了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三首咏叹调,即爱情三部曲。其音乐的表现形式借鉴西洋歌剧的艺术手法,结合二三十年代艺术歌剧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运用合唱、领唱、二重唱、四重唱、重唱与合唱相融合等歌剧演唱形式,增进了歌剧本身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意大利著名作曲家鲁杰罗·莱昂卡瓦洛所创作的真实主义歌剧《丑角》中最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穿上戏装》进行分析,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背景及作品的演唱情感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笔者粗浅的看法能为广大男高音在演唱本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十分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古琴曲,是诗与乐、人与情、声与情结合艺术典范.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作曲家徐景新在古琴曲的基调上根据现代审美,结合西方花腔的演唱形式创作出的一首声乐作品.在创作上不仅追求音乐的美感,更将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与钢琴伴奏相交融.本文从声乐演唱角度出发,探究歌曲体裁形式、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是创作艺术歌曲这一艺术体裁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奉献》是他艺术歌曲创作上具有标志性的作品,音乐语言丰富,情感细腻生动,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从分析作品入手来理解施特劳斯,可以提示演唱者更加注意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在意境,从而对演唱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能起到一个积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