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溪山琴况》作为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琴音乐美学的系统论述,也是对古琴音乐美学发展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总结。以往学界对《溪山琴况》的结构划分着眼于风格、意境、审美等方面,从音乐本体角度对《溪山琴况》的解读尚未出现。"乐本体"思维模式是在"乐本体"音乐美学理论基础上形式的,是由意识要素、形态要素、行为要素组成的音乐美学思维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溪山琴况》二十四况可划分为"心况""音况""行况"三个层次,这种思维模式在《溪山琴况》中体现出逻辑性、辩证性、有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篇文章笔者从几对对比性的美学思想入手,从而分析《溪山琴况》中所包含的部分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古琴艺术十分重视取音、指法,它们在古琴琴论(如《溪山琴况》)中并非是单纯的技巧论,而是具有审美本体论地位。对琴"音"本身的珍视是与古琴(乃至其他中国艺术)高度重视琴材本身审美价值特性的观念密切联系,这种观念在《考工记》中被称作"材美",它深刻地贯注在古琴审美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6.
《溪山琴况》为明末吴派民间琴师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琴乐表演理论的重要美学专著,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从历史文献的角度看,《溪山琴况》与《乐记》、《声无哀乐论》堪称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三部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论著。  相似文献   

7.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音乐美学著作,这部书立足于对传统音乐激发和思想的探讨,系统提出了音乐的"意境"论,对乐器演奏、作品表现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钢琴演奏者可以借鉴《溪山琴况》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思想和探索西洋乐器的民族化应用产生积极作用,在不同语境下寻找到对音乐美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在审美经验上予以演奏者借鉴与启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曹莉芳 《考试周刊》2010,(17):33-34
针对《溪山琴况》中出现的“和”、“合”混用现象,本文从“和”况入手,借助词源学的相关解释,重点分析二者在审美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我们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徐(谷共)共的《溪山琴况》是中国古琴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其内容乃是植基于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况来论述古琴的演奏技巧与美感意境,然而徐(谷共)如何将儒道佛思想融入古琴艺术中?本先将散见于历代琴论与琴谱提叙之所论略作简要式的回顾,再看徐谷共对前人观点的传承是否随时空位移,而有逸出传统范式之外的新蕴产生。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徐谷共的《溪山琴况》是中国古琴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其内容乃是植基于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况来论述古琴的演奏技巧与美感意境,然而徐谷共如何将儒道佛思想融入古琴艺术中?本文先将散见于历代琴论与琴谱提叙之所论者略作简要式的回顾,再看徐谷共对前人观点的传承是否随时空位移,而有逸出传统范式之外的新蕴产生。  相似文献   

12.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不仅提出一套古琴演奏技法的要求,同时阐明了琴乐的审美原则和所应达到的思想意境,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二十四况"中尤以"和"、"淡"最为关键。在器乐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技巧和心态、心境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来,方能达到习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明末的琴艺术专著《溪山琴况》,在相当程度上总结了中国的琴美学。它所表达的有关琴艺术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中国音乐美学的高峰。全文论述了24个范畴,为琴艺24种状况,重点论述了音乐的境界为和,琴艺的品格为清,琴艺的形象为丽。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翻译的编码与解码会由于文化传统、人文历史、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码的不同理解。《溪山琴况》是古代文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当我们用英文对这一著作进行翻译时,会碰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同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编码与解码,二是跨文化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对《溪山琴况》进行英文意解时所遇到的跨文化编码与解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16.
"意象"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河中,渗透着"意象"美感,音乐论著从《乐记》到《溪山琴况》都蕴含着"意象"美学,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中活音和带腔音等技法的运用,都是"意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艺术表述。  相似文献   

17.
《溪山琴况》系明末清初的著名琴家徐上瀛(约1582—1662)所作,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琴坛重要流派“虞山派”的重要琴谱。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古琴演奏的24种技法、风格等。其中的“十论”即:论和、论静、论清、论远、论古、论淡、论恬、论逸、论雅、论丽,在演奏古琴的技艺、心意等方面均做了详尽的论述,这些和西方音乐中的钢琴在演奏技法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已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引吴人况长宁对蜀国费袆的批评,胡三省作注,不知长宁为谁,把长宁的姓氏“况”字看作连词。该书和《三国志》标点者都不知其误,相沿漏标误译,至今不悟。  相似文献   

20.
中唐著名诗人顾况是湖州丘司议之婿,因此经常往来湖州。大历年间,顾况与陆羽、皎然等人交往于湖州,《茶赋》一文当作于此间。由于历代茶赋存世数量非常之少,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茶赋的研究不够重视,妨碍了对茶赋的正确评价。唐代茶赋,唯有顾况一篇。其《茶赋》可谓以孤篇横绝全唐者,是历代茶赋中的传世佳作。《茶赋》蕴含的茶文化元素与文化审美价值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