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浪漫派后期,瓦格纳音乐中的半音化和声手法是极为重要的手法之一。瓦格纳以传统的半音化色彩性手法为基础,并将作品以他富有特色的处理手法把半音化和声发展至调性和声的极限。他依据传统的和声手法,在大小调体系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刻画了和声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意义。瓦格纳作品中音乐半音化手法的广泛应用时他继承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派初期作曲家传统和声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作曲家的成果对瓦格纳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风鼻各。在根本上扭转了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使欧洲音乐向着现代化迈进。半音化是瓦格纳音乐作品的着力点、轴心点,这个点对瓦格纳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拓展与音乐表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曦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37-140
罗伯特·舒曼(1810-1856)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具了浪漫主义气质和古典主义情怀.从和声的角度,对舒曼音乐作品中和声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音乐的时代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首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的作品代表着浪漫主义音乐家肖邦音乐的奔涌与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与众不同的和声,特别是将半音阶和声与其伴随的不谐和性推广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首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的作品代表着浪漫主义音乐家肖邦音乐的奔涌与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与众不同的和声,特别是将半音阶和声与其伴随的不谐和性推广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门德尔松是19世纪十分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他将古曲主义的传统和浪漫主义的志趣完美的结合在了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总是赋有一种诗意的典雅。钢琴独奏《无诗歌》是一些精致的小品,柔媚之极,极像声乐作品一样,富有歌唱性。在和声方面,他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在和声素材的使用及和声的序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扩充,使和声的色彩和音乐的情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浪漫,极大的满足了作曲家个人情绪的宣泄。本文所分析的这首作品,虽在结构上十分短小,只有40个小节,但和声语言十分丰富,大量使用了诸如重属和弦的进行,还有那不勒斯和弦及少量的变和弦,使得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都充满了浪漫和新鲜的色彩。本文将对本曲的和声进行细致的分析,来试着从中分析门德尔松的和声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在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中,随着一代又一代音乐理论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民族和声被赋予了无限活力。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民族和声在和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借助一些成功运用民族和声元素的作品,探讨了民族和声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以期为音乐理论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莫扎特的生平、音乐风格等方面对他的钢琴音乐做了比较全面的剖析,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他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主要从力度、速度、音色、演奏方法、踏板以及和声等方面,对如何演奏他的钢琴作品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另外,还就演奏他的钢琴作品的作用和意义作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作品的创作中,他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素材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本文将从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进行论述,达到对《六月——船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中的和声手法。  相似文献   

12.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浪漫气质的体裁。他的夜曲作品在音乐史上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分析肖邦《降A大调夜曲》Op32.No2为例。从作品的和声进行、调性布局、曲式结构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创作技法的角度和音乐表现内容的角度分别来阐释其内在独特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钢琴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培养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钢琴人才。和声理论作为音乐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实践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需要学生在钢琴课堂中熟练掌握和运用。通过对和声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钢琴演奏会有更加独特的理解,在钢琴演奏中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准确传递出所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而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因此,精湛的钢琴演奏技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对触键控制的技巧以及对作品整体色彩的把握,能更好地描述音乐主题形象和反映整体音响效果。文章以印象派代表作曲家拉威尔最具独创和美感的代表作品集《镜子》中的《山谷钟声》为范例,结合作曲家本人创作背景风格,分析他在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和对音乐色彩的理解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是创作艺术歌曲这一艺术体裁的重要作曲家之一。《奉献》是他艺术歌曲创作上具有标志性的作品,音乐语言丰富,情感细腻生动,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使音乐更富有表现力。从分析作品入手来理解施特劳斯,可以提示演唱者更加注意作品中更深层次的内在意境,从而对演唱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能起到一个积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丰竞 《文教资料》2012,(18):103-105
舒曼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C大调幻想曲》是其钢琴大型作品中的成功杰作。他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又带着对克拉拉的热爱和贝多芬的怀念,故从本质上看其音乐创作风格是充满诗意的。而从音乐要素上看,作品有其个性的音乐语言:旋律饱含诗意,节奏丰富多样,和声变化多端。而作品中多声部的织体也让多层次的情感得以表达。舒曼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与人格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凝聚交织,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最具"诗人气质"的音乐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半音化和声作为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风格特征及表现手法,在格里格的创作中得以大量运用及充分发展。文章从调式、和弦以及线型几个角度对格里格艺术歌曲的半音化和声进行分析,探讨半音化和声手法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特色。通过分析表明:该作品的半音化和声手法形式多样、构思巧妙,所产生的音响新颖、色彩绚丽,体现出格里格鲜明的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8.
要运用和声与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品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要了解和声分析的对象是实际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看到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其次了解曲式分析的陈述类型与曲式的发展结构原则,运用和声与曲式的分析结果进而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达到快速解读钢琴乐谱,正确表达钢琴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钢琴作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短小轻盈的管弦乐曲,也是一幅交响音乐风俗画的典范之作,可以说是鲍罗丁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堪称经典的一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和声运用特色的分析,揭示和声的表现特点及在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深入对作品的了解和音乐语言特色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丰富且独特的音乐形象。本文从伽达默尔现代释义学的角度,对舒曼《梦幻曲》中的音乐语言进行探索,在旋律、调性、和声以及节奏的方面来研究这种音乐语言对人们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