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先后四次纠“左”。前三次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别于1928年前后对“左”倾盲动主义、1930年前后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至1941—1945年全党整风运动,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和纠正。最后一次是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后到1959年庐山会议前期的纠“左”。四次纠“左”处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其历史影响都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与党中央明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致,“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的具体创建内容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3.
从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到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探索起点"、"继续推进","深入发展"和"新的突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并建设一支与此相适应的执政党,在理论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在实践上的探索则刚起步。这样,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以苏联为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找到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党建设之路,刻不容缓地摆在全党面前。“八大”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许多难能可贵的新设想和新方针,体现了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在规范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在领导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进程中,认真探索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探索的目的所在,一方面是为了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也正是为了理顺人们的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开道。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是为了探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理论最主要、最具特色的内容.怎样处理政治经济学与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容重复问题,这是至今还没解决好的问题.本文探索解决"政治经济学"与"邓小平理论"课内容重复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四个现代化"的提法经历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自改革开放起到中共十三大,中国共产党把"四个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的一部分.中共十三大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再提"四个现代化"这个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列为高校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这样的课程设置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反映了高校师生的愿望和要求,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嬗变.但由于这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有些高校教师对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地位处于茫然之中.为澄清这种困惑,本文拟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人民革命,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在建设过程中,吸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的"跨越峡谷"理论第一次指明了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指引俄国、中国等一些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发展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上述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指引中国实现第二步目标,从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个结合"."十个结合"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在-定程度上说,也就是开始了对"十个结合"的探索.经过长期的艰辛探索,毛泽东初步提出了"十个结合"中的一些基本思想,为胡锦涛明确提出"十个结合"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出发,将人物分析同社会、历史、意识形态和文化结合起来,分析《奇境》主人公杰西在变化无常的美国社会里不断地寻求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经历,说明他无论怎样不懈追求和探索,都逃不出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推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已涉及作者一生的创作中几乎全部的主题思想,标志其创作成熟期的到来。作者直接将其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表面极其繁荣鼎盛的工业社会最深处的脆弱心脏,即所谓文明对人的异化,从而破坏和摧残本应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乃至更广义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尽管在这种痛苦的求索中,作者有过彷徨,有过逃避,走过极端甚至偏离过理性,并且每一次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毕竟给我们留下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与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Filling the gap     
Educating gifted future‐focused leaders requires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founded on values, guiding images, quests, and also includes a mixtur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相似文献   

15.
韦编联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壮族作家,他的小说集中反映了广西中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有那个时代文学的共同特点,一些小说具有"伤痕文学"、"反思小说"的鲜明特征。同时,他在小说艺术手法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影响其教学效果的若干因素,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在如何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life goals and interests of eighth-graders we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ir report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econdary school. In 1969, 204 females and 178 males, attending three feeder schools, completed the Vocational Sentence Completion Blank, a semiprojective measure of life goals, values, quests, aspirations hopes, preferences, and concerns. For the Milwaukee Academic Interest Inventory, which measures curricular interests, the complete test records of 183 females and 150 males were available. In 1971, all subjects reported about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ix secondary school activities.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29 VSCB categories and all 7 MAII variables were predictive at a low level of association.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 between eighth-grade predictors and specific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he first year of secondary school seemed reasonable. Implications for adolescent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对人类存在现状的思考和探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美国现代戏剧《毛猿》和《动物园的故事》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论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出发对两部剧本进行解读,通过比较剧中两位主人公的不同处境和他们各自追寻存在价值,超越自身存在现状的不同历程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主义求索的不同轨迹和两位剧作家对存在的不同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