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书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这一重大命题,以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新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原则为指导,以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重点分析和研究了什么是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普遍认同,如何使薪酬分配有效提升企业业绩.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关注和探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针对问题,5月13~15日,“2005’(第二届)薪酬管理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  相似文献   

3.
薪酬分配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本文结合咸阳兴平烟草局(分公司)开展的薪酬自主分配改革试点工作,在薪酬分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绩效考核管理与薪酬管理产生互动效应最佳状态是平衡激励企业员工与控制企业劳动成本关系,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而这最佳的结果需要有公平性、竞争力和激励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客观公正绩效考核标准及绩效考核管理与薪酬管理有效挂钩。一、建立具有公平性、竞争力和激励性的薪酬管理体系薪酬管理是绩效考核管理的一部分,薪酬管理是基本,绩效考核管理是深层次的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基本分配,而绩效考核管理则关系到企业深层次的经济分配。因为,绩效考核管理是一个广义上的综合性管理,它是一个关系到企业成败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提出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挖掘目前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和分配行为不规范等实际问题,提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引入宽带薪酬体系的设想,结合宽带薪酬所具有的特点,分析企业引人宽带薪酬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仍有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等级工资制度不能全面反映职工在不劳动岗位上的差别。我国企业大部分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执行的是由国家统一制的技术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了使低工资能对生活起保障作用,企业承担了种福利保障的责任,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保障、就业保障等,形成“企业办社会”的局面。于福利保障项目大量挤占了工资性收入,且福倾向于平均分配,资历和工龄成为分配的重要标,因而无法真正体现能力、业绩、贡献在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构建战略性薪酬体系的重要性,但是企业在构建战略性薪酬体系时,不是站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角度上出发,而是将薪酬合理分配当作构建薪酬体系的目的,从而导致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取得的效果较差。本文将对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薪酬的研究是学界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薪酬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薪酬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激励员工、薪酬留人及平衡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工具,同时也是稳定社会经济的积极因子。理论研究中人们趋向于将企业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采取工具理性的思路解决薪酬分配的问题,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9.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核心,项目部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基本单位。运用薪酬管理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是最简洁易行的。目前,项目施工质量已经纳入安全管理范畴,施工项目质量的终身责任制逐渐在推行。因此,如何引入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竞争机制的同时,在项目管理薪酬制度中加大安全质量保障权重,是建筑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薪酬激励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激励手段,也是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通采用了以“差异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薪酬激励机制,强调在差异中求得薪酬资源与员工贡献的最佳配置,以期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薪酬制度所带来的劳酬不对等、激励效能低下等弊端,达到薪酬分配的公开、公正、公平,从而顺利实现薪酬激励的根本目的;但能否真正建立起科学、完善、适度、长效的激励机制,相对我国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来讲,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归纳总结了薪酬激励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列举了显失公平且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现象,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寻求薪酬激励公开公正公平的途径进行了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企业分销管理中销售信息滞后、信息丢失和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在分析分销体系中分销管理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基于Internet的ASP模式,结合"浏览器/服务器"和"客户/服务器"模式,建立了集中式管理的分销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信息,迅速做出决策,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教、学、做”统一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材施教,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人教”的升华,在实现培养技能人才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互动共赢,是高职院校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大多采用“学校-院系-专业研究室”三级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专业群内各专业根据行政隶属可能分散在各个系院,导致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而“集群管理”模式则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管理的机制,推行专业群实体化改革等措施,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师资队伍共享平台、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训基地共享平台和社会服务共享平台的搭建为重点,建设专业群,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很多企业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没有看到其真正的实质和内涵,还存在许多误区或者片面性。文章从"融""实""谱""本""联"五个方面,结合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实际,阐释了如何正确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指导对企业文化的科学认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校企共同体”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积极吸收企业优秀人才,强化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和“共建、共享、共融”的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平台形成“三能”教师团队,改善职称评审导向的政策引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苏州地区民营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地区的民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较为旺盛,也期望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但由于目前高职教育本身尚存在一定问题,企业与学校的目标又各不相同,所以,校企合作应依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量体裁衣”,以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校办产业,经历了校办工厂、校办企业、资产运营公司三种形态。最初的校办工厂在“工学并举”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普及。后来的校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作为高校创收的主要渠道蓬勃发展起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校办企业都为高校带来了收益。设置在高校和校办企业之间的资产运营公司,作为“防火墙”使高校摆脱了直接经营企业所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高校产学合作模式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三种发展形态的蜕变,同时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依然焕发着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校企合作视阈下开展高职旅游实训教学对增强教学质量和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访谈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并针对实训模式的展开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一,任务驱动"开展课程设计;"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创立实训基地;"平行交替、双师轮训"实施教师培训和"旺工淡学,资源共享"推进学生实训等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贯彻落实《条例》,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切实加强工伤预防,是企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有力保障,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秩序稳定,赢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构建和谐矿区打好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吸引企业共同参与高职学生培养,实现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己逐渐得到学校、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