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三袁论诗文力主性灵,成为明末文坛反对前、后“七子”诗文复古主义的旗帜,影响深远。袁宏道于三袁中成就突出,诗文主张与诗歌创作皆有领军一代风气的魅力。研究公安派自当先从袁宏道的生平、仕履、交游入手,廓清其性灵文学主张的思想渊源与文化品格,方有可能事半功倍地认清公安派性灵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袁宏道参禅习佛,受佛学思想影响极深。禅宗“物格”公案是袁宏道由“外参”到“内悟”的重要契机,这对其“性灵说”有着深刻启示。在文学发生方面,有得于禅宗心性论,袁宏道强调主体心性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创作主体自由抒发真情真性;在心物关系方面,受永明延寿“一心统万法”思想影响,袁宏道提出“以心摄境”。佛学思想对袁宏道“性灵”思想的形成多有沾溉。  相似文献   

3.
明代万历时期反对复古思潮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它的代表作家是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时称“三袁”,其中成绩卓著、名声最高的是袁宏道。 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要求从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其主张虽然并不完善,但使长期受复古模拟之风束缚的诗文作品,得到了解放,出现  相似文献   

4.
黄春莲 《天中学刊》1998,13(1):53-56
袁宏道在对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义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文学因时代和时势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发展观,“独抒性灵”、“师森罗万象”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5.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前期的诗文理论是其全部诗文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是反对摹拟,主张通变,一是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他是明代主要文学社团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调”,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思潮,一时在文坛独树一帜,影响很大。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尤以游记和尺牍最受世人赞许。明人张岱在《瑯嬛文集·跋寓注》里称:“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可见,袁宏道作为一位记山水能手早有定评。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地超过了前代人,而且在风格上独具特色。本文拟就袁氏山水游记的思想与艺术作一初步探析,以就教于各位大家。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在一派尊唐诗风之下,钱谦益批判性地继承袁宏道开创的“性灵说”,大力扭转了前后七子和竞陵派的治诗之失,以性灵、学问、世运三者合一的诗歌理论成为由盛唐而杜甫、由尊唐而崇宋的关键人物,开创了清初的新诗风。  相似文献   

8.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所谓“独抒性灵”,即“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所谓“不拘格套”,即自由抒写,“信口而出,信口而谈”,不为章法拘束,不蹈前人之作。袁宏道的《虎丘记》正是这样一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公安派创立时期, 江盈科是袁宏道最亲密的战友, 他不仅积极参与了创立公安派的活动, 更在创作与文学主张上对“性灵”大力推阐, 在公安派的创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袁宏道而居于副将地位。  相似文献   

10.
对公安派文学活动和“三袁”文学交游情况的研究,历来多有不定之处,钱伯诚曾指出,明代崇祯二年武林佩兰居《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40卷本“其诗文先后编排次序极为棼乱”,故其殚精竭虑撰成《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实有开创之功。而其中疏漏,又有李健章《袁宏道集笺校志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加以专门考辨。但长期以来对袁宏道年谱、诗文系年、传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非一两本专著就能解决的。何宗美先生继《公安派结社考论》(重庆出版社2004年)后,针对袁宏道诗文系年疑义405处,  相似文献   

11.
袁宏道、江盈科是晚明小品作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在苏州任官期间,经过“商证”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等文学主张,创立“公安派”,并在小品创作中取得可观成绩,在促进晚明小品繁荣兴旺方面确是功不可没。袁宏道的尺牍小品、游记小品及记述风俗人情的小品等,江盈科的抒情言志小品及笑话、寓言等,都体现了他们的文学主张,显示出“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的特色,在苏州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上自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让公安派和袁宏道的名字标炳史册。“性灵”即是“性情”,“独抒性灵”就是特别强调文章要抒写自然天真之趣味,因此并不怎样强调“理”。而有意思的是他的传世之作《满井游记》在充分表达自然天真趣味的同时却是理趣盎然,韵味悠长。这是不是作家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悖论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们经常说“自然之理”、“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袁宏道、王思任的小品文置于明代文学的背景中,对袁宏道王思任小品文中以“水”为喻时所呈现的“自然与典雅”“阴柔与阳刚”各与时代的同构性以及两家之间的异质美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两人的小品文各有对明代主流文风的反拔和否定,而王思任的小品文更带有否定之否定的色彩。这标志着晚明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从拟古文风中脱胎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文学之家,像汉魏间的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北宋时的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明代的袁宗道及其弟袁宏道、袁中道等。但这些都是男性,为大家所熟知的。在文学史上,还有鲜为人知的、极其罕见的女文学之家。现择其几例,与大家共知。  相似文献   

15.
公安派的发生发展以三袁为主将。三袁对公安派的发展之功可概括为:袁宗道发之,袁宏道兴之,袁中道善之。而公安派之所以能够成为明代文坛蔚为大观的文学潮流,从根本上说离不开袁宗道的发轫之功。  相似文献   

16.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晚明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正当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对统治中国文坛长达百年之久的复古派发起进政的时候,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另一文学流派——竟陵派,异军突起,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他们以“幽深孤峭”的倜傥宏论,一扫前后七子的复古文风,复矫公安派末流俚俗之弊,使当时文学之士耳目一新,造成了天下学人翕然趋之之势。这对于转变当时文坛颓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自宏道矫王(世贞)、李(攀龙)之弊,倡以清新,,惺(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明清之际的钱谦益说:“伯敬少负才藻,有声公车间。擢第之后,思别出手眼,另立幽深孤峭之宗,以驱驾古人之上。而同里有谭生元春者,为之应和,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钟谭体’”。(《列朝诗集小传·钟提学惺》)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作者 《西湖游记二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明代文学家。他少年聪慧好学,喜爱文学,16岁就在家乡组织城南文学社,被推为社长。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曾任吴县县令、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等职。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明代后期著名诗文流派——“公安派”的创始人。创作上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认为文学应表现出独特的个  相似文献   

19.
文章把20世纪以来关于袁宏道以及公安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从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人生思想以及他们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两个方面,对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简要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袁宏道为领袖的公安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独抒性灵”的主张,这种迥异于传统文学价值观念的文学理论,既与晚明政教衰退、商业繁荣所滋生的放诞侈糜之风而促成的士人精神的世俗沉沦有关,又与袁宏道情欲自适、高雅自适、超越自适的人格特征有关,从而使公安派以极度伸扬本然生命的激情和彻底否定一切格套的勇气在一片喧闹声中掀起了文学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