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琳 《广西教育》2014,(23):55-56
对列入"非遗"项目的广西地方曲艺现状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在实践教学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广西曲艺引入课堂的措施,试图为"非遗"保护、传承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寻找新模式,同时探讨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黑河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是中俄界江区域背景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创新的重点,专业依据区域优势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创建“中俄联合大课堂”“中俄民间互派工作坊”“2+2”设计基础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专业实践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创业孵化,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凯  郑千里 《文教资料》2010,(23):190-192
受内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的"非遗"项目正面临着传承链条断裂的危机。高等艺术院校在"非遗"文化传承上负有重要责任,但也存在制约因素。本文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优化教育教学体系两个维度论述了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世界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它的认识从懵懵懂懂的追捧,回归于实践层面的反思。和全世界一样,我国非遗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深观非遗未来的路,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非遗"之后这些宝贵文化何去何从,也许民俗实践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地方非遗文化作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宣翻译工作有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地方非遗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则需要具有较强翻译实践能力的译者.为解决这种特殊的人才需求,地方高校可以合理优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非遗翻译实践、建设地方非遗翻译工作坊和建立基于地方非遗项目的校外实训基地等途径有效地将地方非遗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为地方非遗文化"走出去"提供专业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大师工作室”建设带动仫佬族非遗刺绣技艺传承的实践,提出中职学校传承仫佬族非遗刺绣技艺的路径,建设“大师工作室”非遗刺绣技艺人才培养模式,为探索中职学校在传承非遗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专业特色等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一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培养特色专业,重塑"艺术兴学"的理念,打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艺术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围绕面向区域经济中药制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认为要树立"大中药制药"概念,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中药制药工程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改善教学条件满足中药制药教学的需要,创新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如何有效发掘和传承这些承载了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携手地方非遗文化企业共同建设"非遗"校园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多维度、多角度地推动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为高校自身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是一种互惠双赢的有益尝试。本文以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校园传承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从模型构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校与非遗保护企业"协同伙伴""发展共赢"的共建新模式,并介绍了在此模式下取得的教学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0.
工民建专业的设置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要致力于构建适应工民建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组织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出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腾香  刘萌  刘姝 《职教通讯》2019,(16):17-21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的精髓,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的师徒制模式培养实践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也让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来实现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现状,从民间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从民族文化教育、武术本质文化教育和武术运动技术传承三个方面探讨学校武术教育新理念,旨在为利用教育系统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武术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非遗传承的人才队伍极度缺乏以及传统传承方式在市场条件下难以为继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就成了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文章基于以职业教育捍卫技术的本质,结合区域特色,分析了当地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职业院校中进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并且以浙江省金华市婺州窑为例,简要探讨了工艺美术类非遗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坚 《高教论坛》2012,(5):78-8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正在或已经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探讨。其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化建设成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建议从学科基础理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大资源观下,红色非物质文化及其成果因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被纳入资源之列。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它包括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主题,鼓舞人民斗志、积极向上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裁的艺术作品,口述红色历史,以及以牢记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内容的文化空间。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精神和教育价值,作为资源,还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其传承可以通过开展乡土教育,举办各种民族文化培训班,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培训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教育和着力培养继承人,以及建立社会教育体系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闽南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在地方高校大力开发和建构其教育课程,把木偶艺术文化融入高校的公共课程和艺术专业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喜爱木偶艺术的观赏者和专业人才,将促使闽南木偶艺术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中应凸显其使命与任务。以国家级"非遗"客家花朝戏的传承为例,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地方戏曲表演传承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制定切实有效的花朝戏表演传承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集体传承的方式,鼓励花朝戏在传承与创新中求发展,重视花朝戏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