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衡水历史上有许多清官名臣,明代的兵部尚书傅希挚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多地为官,历经抗倭、治理漕河等重大事件,却保持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清廉作风,堪称一代清官廉吏的典范。傅希挚给后人留下了清廉为官、以俭养德,实心任事、勇于担当,以民为本、便民利民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古代,为官清正为民、廉洁奉公者实在难得,因此,历史长河中的一些廉吏便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下面辑录一些廉吏的趣称。一钱太守后汉会稽太守刘宠为官清廉。离任时,所属山阴县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相赠,刘宠婉言拒绝。最终因盛情难却,他只接受一钱。当时人赞誉他为“一钱太守”。二不尚书明朝内阁大学士范景文为拒亲朋好友相求,便在门上  相似文献   

3.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的思想境界足以垂范后世,应深入探讨,大力弘扬。“忘我爱国”是林则徐思想境界的鲜明特征,“无欲清廉”“诚勤求实”和放眼世界是林则徐难能可贵的优良品格作风,这是他禁烟抗英、造福于民等辉煌业绩的思想根源和动力。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且是思想解放的先驱。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备加珍惜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文章参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军机处上谕档》、《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及国家图书馆馆藏《莱阳县志》、《清仁宗睿皇帝实录》钞本等第一手材料,首次梳理了清代山东廉吏初彭龄的政治生涯。初彭龄曾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官,在清代社会转型期,官场腐败迭出,他却力图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作风,为濒临危机的朝政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考察、探讨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的货币思想和实践,认为林则徐在江苏期间的货币思想有不少闪光点。洋钱对中国来说是一种新事物,林则徐对洋钱的青睐和仿造,体现了他开眼看世界和"师夷"的兆头。由于朝廷的昏庸、保守,使传统货币改革难于起步。涉及货币的有关实践,体现林则徐办事之周密、认真,体现其实事求是的为官作风,也体现其体察民情、访求民意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7.
元代名臣苏天爵不仅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好官,也是历史上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因其卓尔不群的品德学识和恪守其职的敬业作风,有“元代包公”“苏青天”等美誉。他的成就背后既有自身的勤勉努力,也有深厚的家风涵养。  相似文献   

8.
颜之推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士族官僚之家,历仕四朝,官场经验、阅历十分丰富。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他认为人才难得,人才关系国家兴衰存亡,必须重视人才。针对当时社会盛行的"清谈"之风,他指出从政者应接触实务,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处理政务的能力。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指出官场中人仍需继续学习,注重学以致用。在家庭治理方面,认为官员治家应清廉简朴,处理家事应宽严适度,注意方式方法。在"名实"问题上,告诫官员应表里如一,处事待人不可弄虚作假。颜之推总结的这些为官箴言不仅对传统社会从政者有很好的指导和警示作用,而且对当下官员的道德提升、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吏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官之乐     
近读《康熙大帝全传》,知康熙非常注意奖技扶植清官。他常常不是等清官死了之后才去考虑论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活着的时候就予以表彰重用。像大小于成龙、傅拉塔、张鹏翻、彭鹏、郭腊等,都是康熙发现并加以重用的廉吏。为了勉励地方官员做廉吏,康熙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为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词尸祝,岂非盛事?从来百姓最愚而实难欺,官员是非贤不肖,人人有四,不能强之使加毁誉。尔等各宜自勉。”“为清官甚乐”!这是康熙的看法。细细想来,不无道理。清官衣乐何乐文…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虎门销烟”238万斤,粤人无一不知。据云在“销烟”之前,他曾组织翻译班子将英国《地理大全》与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都翻译过来,以求知己知彼,战而胜之。其大勇大智人皆钦服。但在“治水”方面他也极有识度,素来却少有人谈及,拟补一笔。1811年,林则徐始入官场。四十年间均以“经世”自励。据其六世孙女林岷所写《先祖林则徐的几件往事》称,他曾自刻一方图章明志,印文便是“管理江淮河汉”六字。综合有关历史资料可知,林则徐的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为官之地,确实办了几件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水利大事,足可称道…  相似文献   

11.
杨国翰传略     
云南云州 (今云县 )人杨国翰是清朝嘉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一 ,嘉庆二十五年(1 82 0年 )进士 ,道光年间勤政清廉的地方官。其诗文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在浙江各地为官期间 ,勤政亲民 ,政绩卓著 ,得到了道光帝、林则徐和百姓的赞誉  相似文献   

12.
李东阳是明中叶一位重要的阁臣。他一生忧国忧民,为官清廉;为明中叶政局的稳定,不道余力,尽职尽责。但正德年间。由于他不得不独留内阁,虚委过太监刘瑾,而招致世人许多非议,指斥他“贪恋相位”“节操大亏”。本文以他在正德年问的政治活动为依据、结合当时的历史实际、透过政治活动的现象对其本质作深入探讨以消除世人对他的误解,还李东阳一个公正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史地拾遗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以禁烟、反帝、爱民、廉洁而闻名于世。林则徐出生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二十六日(公历8月30日)子夜。他诞生时,恰巧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徐嗣曾坐轿鸣锣经过他家门口,因为这位徐大人为官清正,又重视知识分子,深受士人的崇敬。所以,父亲林宾日就替儿子取名“则徐”,“则”是“效法”的意思,即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效仿徐巡抚,做一个清官。这就是林则徐名字的来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王朝既反腐惩贪,又表彰和奖励清官廉吏.清官廉吏大都忠于皇帝,勤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强权,公正执法;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等.表彰奖励包括下诏书表彰,加官晋爵,物质鼓励,死后优恤,赏及后代子孙等.对清官廉吏的表彰弘扬了正气,对贪腐之风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因为这种表彰还不足以抵消贪腐的诱惑,人治下的制度漏洞又给贪腐行为造成许多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王朝既反腐惩贪,又表彰和奖励清官廉吏.清官廉吏大都忠于皇帝,勤于职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强权,公正执法;为官清廉,一身正气等.表彰奖励包括下诏书表彰,加官晋爵,物质鼓励,死后优恤,赏及后代子孙等.对清官廉吏的表彰弘扬了正气,对贪腐之风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因为这种表彰还不足以抵消贪腐的诱惑,人治下的制度漏洞又给贪腐行为造成许多机会.  相似文献   

16.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17.
刘因并非从一开始即有志于做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士。对于他来说,元代非可为之世,经过短暂的初仕,他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放弃了此前关于“世无不可为,人无不可致”的观点,人格自尊和文化尊道构成了他复杂心态的两个不可缺一的支撑点,也是他尽管对官场失望。却没有像同时期其他文人那样背离传统、混迹世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简评羊续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统治阶级内部,确实出现一些为政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维护民族团结的官吏,这种情况是很值得史学家、伦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本文仪就东汉灵帝时南阳太守羊续的为政清廉做些介绍和评价。汉灵帝是东汉末期的皇帝,在位时期,政纪腐败,经济衰落,卖官籍爵盛行,贪污贿赂成风,追求奢靡荒建生活成为有权有势人的时尚。而南阳太守羊续刻反其道而行之,自己为官清廉,对官场腐败深恶痛绝。这种反差现象很值得人们深思,并进行总结。他身居南阳太守,生活却非常简朴。穿的应是经罗绸缎,而他却是破旧的衣服,吃的应是…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为官清廉,对亲属要求也极为严格,不允许在朝廷做官的后代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因为欧阳修为人耿直,为官清廉,所以他不仅在官场上受人敬重,而且在家庭中也有极高的威望,甚至在外任职的侄子也把叔叔当成楷模,经常写信向他请教从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一次,在外地当官的侄子欧阳通理给欧阳修写来一封信。欧阳修打开信札,见书信字迹工整清秀,甚是高兴。侄子欧阳通理在信中向叔叔欧阳修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外地做官的情况。他说自己秉公执法,办事认真,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还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总是以叔叔为榜样,因此…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清廉的官吏是极为少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人民纪念他们也是必然的。杨长孺是一个不甚为人所知的廉吏,他从一县的主簿到统辖一方的安抚使,在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为他画像建祠。然而《宋史》中却没有他的传,各种人物传记,包括近日出版的《廉吏传》也没有他的转记,致使他的生平事迹湮没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