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识字教学中识字量太大最为困惑!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学会”和“会认”的字共有500个。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识字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陆小娟 《学子》2013,(12):89-89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喜欢识字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以及亲身感受中学习生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识字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罗耀珍 《天津教育》2002,(10):40-41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800个左右,其中1000个会写。”占小学生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识字应在500个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势必会感到吃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成为学习的动力,它会推动人去寻找知识、用心钻研、刻苦学习。为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一、画图画,助识字汉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多种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兴趣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一些“怪状”:小学生写字像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感觉一点兴趣没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的机械性的方式予以惩罚学生,而学生却很疲乏的去应付老师的检查,对所写、所识字一点学习兴趣没有。产生这些“怪状”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刨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积累总结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沈燕 《新疆教育》2013,(1):135-1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呢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吴志英 《广西教育》2013,(41):47-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汉字中形声字居多,在形声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白雪宗 《甘肃教育》2009,(12):39-39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第一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富有想象力,但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师要不断思考:该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3.
激发兴趣,活动中识字找一找。学生喜欢游戏,通过游戏能创设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与生字联系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青 《课外阅读》2011,(4):220-220
低年级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生字的开始。学生识字量的多少、识字能力的大小,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识字兴趣,就会自主地向生字发挑战,并会尽力想办法掌握它们,把识字做为一种享受,轻松愉快的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杨绘春 《考试周刊》2010,(43):65-66
自学校开展乐学课堂教学研究以来,我更专注于乐学课堂教学。我教学小学低年级,首先需要把握低段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并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也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我谈谈在日常的识字教学和课题实践中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步,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应从教学方法抓起,开辟识字蹊径。然而,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怎样的教学路径才能确保识字效率的最优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低年级学段识字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有利于构建一种富有童趣而又极富智慧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识字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自主识字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有这样的表述: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也就是说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进行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习汉字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再是沉重的负担。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新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努力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在游戏中识字,感受活动的快乐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在识字前教师先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凋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列车”、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的重难点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方法,才能不断地给生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