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顺 《语文知识》2001,(11):46-46
“集大成”一语源自《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此系孟子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训练判断能力 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曾有一段精辟的有关‘判断’的记载: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孙子兵法·行军》)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新文体是中国文言文的第一次大解放,实开白话文先河,在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不容抹煞的。但梁启超毕竟是资产阶级作家,新文体的缺陷也非常明显。《文明小史》第六十回,以书中人物颜轶回影射梁启超,说“有人形容他,学他的笔墨”:“猫四足者也,狗四足者也,故猫即狗也;莲子圆者也,而非匾者也;莲子甜者也,而非咸者也;莲子人吃者也,而非吃人者也;香蕉万岁,梨子万岁,香蕉梨子皆万岁!”这虽然是小说家的片面夸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中“是芙蕖也者”一句,课本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看作“复指芙蕖”的代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代词的例子,笔者也未尝见闻。“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  相似文献   

5.
解题兵法     
曹长婷 《考试周刊》2011,(81):14-15
《孙子兵法》畅谈形、变、势和速等要素对战事的影响。要了解形,形者形势也;掌握变,变者变幻莫测也;积累势,势者蓄势待发也,势如破竹也,势不可挡也;讲究速,速者兵贵神速也。孰不知此四者乃是解题兵法之根本,即了解题目的语言组织,掌握题目的变化的路数,积累知识爆发的势能,讲究做题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课文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相似文献   

7.
畜德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已无不遇矣——[先秦]《吕氏春秋·必已》  相似文献   

8.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  相似文献   

9.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相似文献   

10.
我党任用干部的一贯原则是德才兼备,勤、正、廉、杰是年轻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勤者,努力也;正者,率直也;廉者,不贪也;杰者,出色也。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一文中“是芙蕖也者”一语,课文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样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当成重指代词。江文同志对此提出不同见解。认为“‘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用代词的例子也未尝见闻。”其说甚是。惟谓“‘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后,显然不能看作代词”。则尚须商校。本文拟就“也”“者”二字的词性及“也者”连用构成的句式,略作辨析,以与江文同志商校,并就正于古汉语研究前辈。  相似文献   

12.
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物于事。”(《周礼·春官》郑玄注引)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文心雕龙·比兴》)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相似文献   

13.
百变时尚     
何谓“时尚”?“时”者,紧随时间者也;“尚”者,众人推崇者也。如此数来,可算“时尚”者似乎不在少数先说生活方式。坐拥香车美眷,多处  相似文献   

14.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而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     
课内检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采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相似文献   

16.
“也者”式与“者也”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形式,但二者用法差异很大。弄清它们的用法,对阅读古书,准确理解文意,不无裨益。 一、“也者” 在“也者”式中,“也”与“者”均为语气词,属语气词的连用。我们知道,作为语气词,“也”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顿宕”语气;“者”字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内部,表“提顿”语气。二者连用,以加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7.
(一)计财篇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来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仍不可使富也。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婚之筐篚也,装资也,宴会也;丧之含殓争也,设祭也,佛事也,宴会也,刍灵也。富者以之相高,贫者以相勉矣。  相似文献   

18.
读诗论札记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字的艺术。本文从"诗"字构成之义谈及:诗者,言也;诗者,寺也;诗者,持也;诗者,思也;诗者,私也。以及与"诗"音的"狮、师、蓍、施、尸"等字相关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①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④,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⑤者亡。  相似文献   

20.
解读辨害     
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钩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顺大道而行者,救天下者也;尽规矩而进者,全礼义者也。权济天下,而君臣立,上下正,然后礼义在焉。力不能济于用,而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奚所施设? 是以佐盟津之师,焚山绝济者也;扣马而谏,计菽粟而顾钩网者也。于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