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玮 《历史教学》2005,(6):14-19
明清之际基督教继唐、元代之后第三次入华,来华的西方天主教各修会之间为是否遵行中国传统礼仪的问题发生争执,即所谓"礼仪之争",这种争执最后发展为中西意识形态的对抗.康熙皇帝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反驳西方天主教对于中国文化的指责,并由此决定全面禁教.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以中华传统宗教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是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第一代踏上澳大利亚土地的华人为了在激烈的谋生环境中站稳脚跟,通过社团等形式结成帮群,为了将多样化的个体利益整合在一起,单靠世俗力量是无法约束,因此宗教因素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儒、道、释的文化遂成为了澳大利亚当地华人身份认同的标识;同时,受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亦在华人群体中广泛传播,这对于华人接触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礼仪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礼仪之争是天主教传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牵涉到了罗马教皇和中国皇帝,给17和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围绕这场争论,天主教各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遣使会士德理格从反对中国礼仪到赞同中国礼仪的转变表明中国礼仪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文化冲突,也说明中西文化只有经过碰撞冲突才能达到认同。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代中国人在礼仪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文化礼仪源远流长,传统礼仪在古代上下汗马功劳,让中华文明继续至今。所以,中学生将成为弘扬优秀传统礼仪的新生力量;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对待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交流碰撞,从先贤遗留的珍贵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既是礼仪之邦又是道德国度;从世界的角度看,礼仪道德是中西方伦理的融合之点。同时,礼仪作为道德,还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优势。可见,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既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利于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瑛 《教育与职业》2006,(26):65-6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孔子维护并完善周礼,形成礼学文化,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奠基,其礼学思想价值在《论语》中有系统化的表述。《论语》中的传统礼学是现代秘书礼仪的传统文化根源,可以与中国现代礼仪进行对接,为秘书礼仪实践提供基本原则及文化依据。我们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时,不是将古代的礼仪文化生搬硬套,而是更多地关注其精神内质的传承性,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现代礼仪精神和形式中,从而贯通上下。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资料与社会分析法,从保护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和重塑社会礼仪等方面论述了将传统体育礼仪引入大学体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探讨了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策略,要处理好传统体育礼仪与西方体育礼仪的关系;加强研究,正确估计,适度、灵活利用传统体育礼仪在大学生礼仪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体育院系的带动作用;建立以体育课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活动与校园礼文化建设为两翼的传统体育礼仪进大学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9.
黄发碧眼的西方传教士踏上中国版图是明朝的事,他们传教传学,似乎有损有益。至清初,人数渐众,且分属天主教内不同支派,彼此间因操作方式相异而多生纠葛,其中耶稣会一支机变行事,允计中国教徒参加祭祖祀孔等传统的礼仪,从而引起其他数支教派强烈不满,被状告到罗马教廷。教皇  相似文献   

10.
让幼儿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塑中华文化精神是当今幼儿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是极具传统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以之作为切入点,在多途径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及家长等资源,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节气活动,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当中,让他们学礼仪、行礼仪,能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