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10个城市共98所幼儿园中的7718个3-6岁儿童家庭进行了有关学前教育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3-6岁儿童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主要用于支付幼儿园费用,在保教费、捐资助学费方面的支出存在较大的家庭差异;贫困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负担最重;城市发展程度、家庭收入、幼儿园类型和幼儿年龄等因素影响家庭的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六)广州市民整体上具有较强的经济承受力,但不容忽视教育支付承受力较低的弱势群体 有关中国各个城市的教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教育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支出项目。诚然,大多数广州市民对市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与水平不甚清楚,但这并没影响到他们教育消费的积极性。在问及“存款中是否有孩子日后教育的预算”时,69%的家庭表示已有了预算。  相似文献   

3.
无锡经济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自新一轮物价上涨以来,居民消费逐步上涨,大学生食堂等服务型消费也在上涨。受此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增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否下降?消费观念是否会发生改变?笔者就此在江南大学、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等5所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26份,其中有效问卷768份。  相似文献   

4.
无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经济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自新一轮物价上涨以来,居民消费逐步上涨,大学生食堂等服务型消费也在上涨。受此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增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否下降?消费观念是否会发生改变?笔者就此在江南大学、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等5所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26份,其中有效问卷768份。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2019年数据,探究了商业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保险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其作用效果在东部地区最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商业保险通过减少农村家庭应对失业、医疗、教育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行的预防性储备,降低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提升家庭在发展型消费上的支出占比;减少家庭面对流动性约束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的预防性储备,提升家庭在享受型消费上的支出占比。异质性分析显示,商业保险缩小了农村家庭在生存型食品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层面的消费差距,扩大了家庭在享受型消费占比方面的差距,对中低收入水平和有流动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全国31省市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消费支出,食品支出在农村居民家庭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大,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完全实现从传统的"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全面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动态均衡关系。进一步由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2008年来我国消费快速上升不是因为物价上涨造成的,而是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物价上涨主要因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下半年任务:抑制通货膨胀詹国枢最近几个月,全国各大中城市物价上涨较猛,今年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8%(1至9月累计上涨23.3%),远远超过年初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全年物价上涨不超过10%的目标。物价一涨,百姓就嚷,涨得太猛,就...  相似文献   

9.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分析欧洲大陆居民家庭的消费数据后发现,"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人们把这个表述称为"恩格尔定律",把食品开支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如果恩格尔系数下降,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1994,(1)
今年第5期收读,谢谢。感到最满意的是刊物在1994年仍为原价,此举难能可贵。全国报刊平均上涨33%,大大超过了9月份物价上涨的幅度(15%)和银行的年定息(10.9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进行刻画,并聚焦于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关系,分析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子女结构和户籍的家庭对子女校内和校外各类教育活动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中小学每生每年的家庭教育支出超过1万元,占家庭总支出的16%,其中校外支出占到三分之一。分别有38%和21%的中小学生在过去一学年参加过校外补习和兴趣班。对家庭校内和校外教育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表明,社会经济背景更好的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投入都更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子女校内的支出,尤其是校内基础性的支出;而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家庭更加倾向于增加校外教育支出,以及校内的发展性、增值性支出。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校内和校外教育投入不足。此外,本文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家庭对孩子的校内拓展性和校外兴趣类的教育投入要高于男孩家庭。  相似文献   

12.
家庭选择哪种存款方式好不同的储蓄方式收益不同,储蓄方式的选择应与家庭的收人来源、支出状况及消费需要直接相关。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工薪阶层感到了压力,为此国家出台了对三年以上期存款予以保值的措施.从近两年国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来看还是比较高的,使长期储...  相似文献   

13.
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人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由此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商品抢购、存款急剧减少等一系列社会不正常现象严重制约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特别是今年以来,物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超出了正常人的承受能力,群众的强烈呼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88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87年同期上涨了10%以上,逐月上涨的势头不见缓解。特别是与群众有切身利益的吃、穿、用、烧等物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急速上涨。蔬菜上涨一倍。肉类上涨40%,棉布上涨9%,化肥上涨20%,农膜上涨70%,有的地区农膜涨价达几倍。据河间县统计局调查,今年农民小麦比去年增产,但因农用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过猛,增产反而每亩减少收入十几元,农民呼吁,救救种田人。事实促使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适当控制物价上涨。 纵观物价上涨事实,造成上涨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5.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商品零售物价上涨高达21.7%,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有学生认为,我国出现的物价上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是不是一回事?我们应如何认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呢?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而物价上涨是指价格的上升运动.一般说来,通货膨胀必然会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物价上涨成为是否发生通货膨胀的主要标志,两者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商家有句名言:女人和儿童的钱最好赚.的确,如今城市家庭独生子女的消费已超过家庭年消费总额的50%以上.然而,在拥有全国4亿儿童的巨大消费市场上正逐渐刮起一股成人化消费潮流,令众多的老师、家长陷入莫名的烦恼中.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材料 1.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姜你军”、“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2010年蔬菜涨幅在20%左右,水果全年大体涨14%左右。水果、蔬菜、粮食等食品上涨拉动整个物价上涨的70%。其中蔬菜涨幅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使用可加模型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中国政府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的行政管理费支出挤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则挤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费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有挤入效应,但超过该范围则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国防费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作用,但对农村居民消费则有挤出作用。这个经验研究结果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为提升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明确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利用DID模型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于城镇家庭消费的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的自付医疗消费支出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非医疗消费支出大约增长6.9%,可见2007年开始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地防止了居民因就医所导致的医疗保健支出迅速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非医疗消费起到了保险作用。同时,医疗保险的政策效应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区域差异:一方面,不同收入组家庭消费对医疗保险的反应存在着异质性,中低收入家庭的参保后消费支出有显著增加,而高收入组家庭的消费行为则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家庭消费对医疗保险的反应也存在明显不同。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不断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政府对医疗保障资金支出比例,形成医疗保障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医疗保障体系能持续引致居民消费的增长。此外,政府还应逐步使医疗保险在各地区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相互衔接,平衡区域间的保障水平,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这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