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自古就有不少讲究,早在元代,乔吉就提出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的标准。所谓"凤头"就是要使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俊秀,美丽,富有吸引人的魅力,读者一看就爱不释手。"猪肚"指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的肚子一样饱满,浩荡,言之有序。"豹尾"指文章的结尾像豹子摇动的尾巴一样,有力而响亮,笔法简洁,明快,像豹尾一样给力。  相似文献   

2.
鲁迅《孔乙己》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大约"和"的确"同时出现,如何理解?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认为二者不矛盾,既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又揭示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文章应具备三点:"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同样,一堂成功的课不但要有巧妙合理的导入使课堂"出奇制胜",灵活多样的讲授让课堂"引人入胜",还要有精彩有力的结尾使课堂"大获全胜".因此,结尾这一环节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几种不同的课堂结尾方式,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巧妙运用课堂结尾这一环节,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语文老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首先会对学生说,好的作文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这才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说明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文章开头能够不同凡响,震撼人;结尾能够余意未尽,耐人寻味。这样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作文也提高了层次。那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呢?我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元代曲作家乔梦符提出了作文的“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说,作文开篇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作文,尤其是中考作文,开篇平淡无奇.绝不可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结尾拖沓随意,一定严重影响作文的最后的得分。  相似文献   

6.
陈姬姜 《儿童音乐》2011,(12):62-65
正"凤头,猪肚,豹尾。"这是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的,对文章好的开头、主体、结尾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我觉得,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一、凤头——导入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精心设计的课堂开头如能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起他们的兴  相似文献   

7.
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作品的材料要丰富,"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明代著  相似文献   

8.
好的结尾是一篇文章成功的最后标志。本文介绍关于文章结尾的几种形式 ,供参考。一、巧用矛盾 ,含蓄叙述作者有时并不直接把文章的题旨或者思想感情交代清楚 ,而是采取侧面暗示的手法 ,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如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作者充分利用了读者急于知道主人公结局的心理 ,巧妙地把“大约”、“的确”这两个看似含义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 ,故意“制造矛盾”调动读者的想像力 ,使读者探讨孔乙己悲苦命运的思维处于结而不尽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之中所占的篇幅的比重不大,然而却有着明显的结构意义,不可忽略。究竟文章怎样开头、结尾才好,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而定。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俊美、精彩,像凤头一样;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充实、丰满,像猪肚一样;文章的结尾要响亮、有力,像豹尾一样。这话讲得是十分形象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这样结尾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笔者加点)句中“大约”是表估计、推测副词,而“的确”是表确实,肯定的副词,同时用来修饰“死”,岂不前后矛盾?孔乙己究竟死没死?这不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却是教学难点。说孔乙己“大约”死了,这好理解。虽然还没有关于孔乙己之死的消  相似文献   

11.
一堂好的课堂结构应该是:凤头,即开头要像凤凰那样引人入胜;猪肚,即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结实;豹尾,即结尾要像豹子尾巴一样有后劲。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意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入,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  相似文献   

12.
赵斌 《教师》2012,(1):47-48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而语文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亦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相似文献   

13.
教《孔乙己》一文时,我拈出结尾部分“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组织学生讨论,想以此让学生们认识封建社会对不幸者的凉薄,体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发表见解,一切都在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上运行,我被学生们热烈争论的情绪所感染,脸色也渐渐兴奋起来。突然,我发现一位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把手举得高高的,身体前倾,几欲站起。  相似文献   

14.
<正>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写文章时,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有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其实,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两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孙建锋,在"同课异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刘国军 《江西教育》2012,(17):35-36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写文章时,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有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其实,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两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孙建锋,在"同课异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篇好的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像写一篇文章一样,导入引人入胜,进程跌宕起伏,结尾情智共生.教师作为一堂课的总设计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导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要精心设计结尾.情智共生的结课是一堂成功数学课的闪光点,它理应成为每堂数学课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一个单元、一篇课文,还是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开头、枝干、结尾三个部分.若是课堂教学亦能创设"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豹尾"似的结局点,那么,这一堂课就犹如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不失为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8.
万悦 《现代语文》2011,(1):66-66
鲁迅先生最得意的短篇杰作《孔乙己》诞生已近百年,该文以思想的深刻幽邃,笔法的老到犀利卓立于世。尤其是该文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9.
<正>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的"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它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确实,文如撞钟,结尾如果能打动人,给人余音不绝的美感,那就美不胜收了。这里谈谈几种文章结尾的方法。一、总结全文,点明题旨,画龙点睛无论记叙还是议论,在文章收尾时再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巴金的作品《小狗包弟》的结尾——"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情真意切,真挚动人,高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鲁迅的几篇小说,有几处用语独具特色,那就是看似失误,实则奇妙。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看似矛盾,实不矛盾小说《孔乙己》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个句子中,又是“大约”又是“的确”,岂不矛盾?仔细想想,这话不仅不矛盾,而且意味深长。孔乙己既然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