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主要依靠画面与声音表情达意,给人以审美享受。但是,电影也是一种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当我们把电影视为一种语言时,就必然会涉及到电影语言的修辞问题。南于电影语言是一种南面面与声音的流程有机结合而成的视听语言,因此电影修辞的实际意义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视听技巧和艺术手段去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2.
刘婧 《考试周刊》2011,(31):25-26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而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它的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片名的翻译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很难实现源语和译入语的对等。灵活恰当地使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就能达到既体现异域文化又符合译入语观众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语言现代化既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起点。其意义在于引发了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电影理论现代转型的原则和方向:它通过对电影语言/形式创新的提倡,使中国电影的价值取向从政治评判到注重(形式)审美;通过电影语言史观的多样表述,确立了电影表现形式的多元观念;通过对现代派电影表现手法的讨论,丰富了我国电影现代表现手法的内含。在当下大量运用数字技术和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语境中,反思这些观念和原则对中国电影理论的重构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影翻译是将影片从原版片的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即通过字幕或配音成为另一种语言的影片,从而使另一种语言的观众在欣赏影片中,对电影的内容能有更准确的理解。在电影中,相当程度上存在和体现着不同地方的文化,因此,在电影翻译的文化传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语域理论在电影翻译中则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语域的角度来对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翻译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最底层人物群像的电影类型——民生电影逐渐成型,它以平民视角进行人文叙事,这种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这种已然长期存在的电影类型必将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方向,并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在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影视欣赏课程。文章以作者多年在高职院校开设《中国电影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作为基础,从弘扬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电影、适应学生特点、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几个方面,谈论了开展中国电影欣赏教学的意义,指出了重视、加强中国电影欣赏课程教学,培养高职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电影的翻译便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性。中国文化负载词无处不在,这也同样包括中国电影台词。目标语观众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一部电影取决于电影的字幕翻译。前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文本,中国电影中文化负载词字幕的翻译研究比较少见。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地位,重视读者审美经验及其对于作品的反应和接受。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探讨了电影《非诚勿扰》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民族电影创作的沃野上,闪烁着一条散文化电影的创作道路。散文化电影以其别样的韵味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一脉,充分体现了民族电影特有的美学品格。散文化电影在镜语风格上表现出对于意境的追求,通过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便于营造出某种情绪氛围、令人难忘的某种情调,渲染与凝聚某种情思状态。  相似文献   

9.
英文原声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教媒体在英语任务型听说教学中起着辅助作用,它向学习者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目的语语言的背景,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学习目的语语言的环境.它在英语任务型听说教学中被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听说教学的输入材料.文章分析了英语原声电影在任务型听说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选择标准及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项重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趋向及审美习惯.电影片名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本文试从中国内地与中国港台译本的比较中,从直译和鳊译的利弊中,探讨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写实主义美学和电影语言分析是巴赞电影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电影理论的两块重要基石。巴赞的电影写实主义美学根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也影响了巴赞对早期电影语言的研究。巴赞将电影语言在意识形态领域划分为“给现实增添什么内容”和“揭示现实真相”两个阵营,他重点论述了后者的历史演进和关学意义,却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巴赞的电影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建构中国电影语言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怡凡 《文教资料》2013,(18):181-182,192
英文电影集视听说为一体,是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将优质而大量的原声电影作为二语习得的输入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异国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并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电影观念是电影创作人员进行电影创作的潜在动力支撑,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影的艺术水准与制作层次。1920年代中国电影产量不菲,但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不久,且作为一种舶来品,被社会人士当作投机事业,在这种电影观念的引导之下,1920年代中国电影语言虽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仍存在诸多伤饬之处。功利、低端电影观念引导下的电影语言决定了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通俗面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将如何摆脱困境与危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中国本土电影只有以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去反映民族化传统并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和超越传统化,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当下状态和普通人的命运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东方诗情和东方神韵并与现代电影语言审美地结合,才有可能在世界电影艺术的领域中拥有一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现实主义影片一探索片一娱乐片”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歌舞片、历史片、革命片、生活片、儿童片、探索片和娱乐片七种类型。其中,探索片和娱乐片最值得研究和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先锋性,表达人文关怀,凸显娱乐性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总结其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探索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主旋律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本身就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典型体现了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影片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时的形式定位各不相同,它主要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条件等制约。上世纪五十年代及八十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表现手段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当今主旋律电影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借鉴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手段和镜语方式吸引新生代的影众,让其教化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英文电影欣赏是二语学习者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技能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将着重阐述电影欣赏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优势,影响其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两个建议:合理地运用猜词策略、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以便在电影欣赏中更好地实现词汇的附带习得,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同时,我国同国外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有所增加。其中,我国的国外电影的引进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在对国外电影引进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即如何对国外电影进行有效的翻译,特别是对国外电影中一些俚语、粗俗语等进行翻译,进而来保证我国观众能够对其语言有效的理解。俚语和粗俗语通常都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积极性的语言元素,电影中俚语与粗俗语的应用对理解其外国文化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重点对国外电影中俚语和粗俗语的翻译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在发展历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意境的审美影响到了电影的意境审美。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冲淡、虚静、幽寒都是典型的审美范畴,中国电影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些审美观念和审美技巧构成了电影的画面,使得中国电影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电影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为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1920年代神怪电影的大量出现与早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内在发展规律、传统神怪文化以及电影技术的发展休戚相关.奇异险怪是是神怪片突出的审美标志,它赋予神怪片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20年代兴起的神怪电影创造了市场奇迹,给当时处于艰难处境的中国影片公司提供了出路,也为早期中国电影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神怪片对早期中国电影所起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