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  相似文献   

2.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125-125
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国被灭,新都郡更名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遂安县,海阳县改海宁县。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新安郡是徽州的前称,所以徽州又称新安。文人也喜欢以“新安某某”自称,朱熹写文章就往往署“新安朱熹”。一些学术流派也以“新安”冠名,如“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理学”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92-92
徽州府、郡一级行政建置最早始于汉建安十三年(208年)。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东吴威武中郎将贺齐率军征服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宁县(后避吴主孙休讳,改海阳),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治所始新。新都郡就是徽州府、郡一级最早的行政建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商与儒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明清时期,徽州府所属的歙、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六县是个商贾之乡,其商人统称为徽商或徽州商帮(因唐时在此设置新安郡,故又称新安商人)。徽商人数之众多,活动范围之广阔、拥有资本之雄厚都居当时全国十余个大商帮之冠。这样一个执当时商界之牛耳的著名商帮,却对儒学教育情有独钟。明嘉靖、万历时期文坛上的“后五子”之一,曾官  相似文献   

5.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84-84
秦汉时期,黟、歙二县县境究竟有多大?至今仍是个史学难题。最初设县,并不明确划分地界,而是在一个政治、经济中心设立县治,县治势力达到的地方就归它管辖,两个县或几个县势力碰头处,就是它们的分界线,任何县的势力都没有达到之处,称荒蛮之地,哪个县去开发,就归哪个县。秦代整个皖南只设有黟、歙二县,它们的势力究竟达到了哪里,是个未知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书是徽州所属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婺源六县遗存的民间历史档案,具有原始性、系统性、连续性、归户性的特点,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是研究中国封建后期社会史和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文章对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进行了爬梳,以廓清源流。  相似文献   

8.
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  相似文献   

9.
汪姓是徽州大姓,自从汪文和汉建安二年(197年)徙居歙县,成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后,徽州汪氏非常兴旺发达。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个儿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而且汪氏人口众多。故人称“黟歙之人,  相似文献   

10.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总人口350万。本地习惯上以古长城为界,称位于古长城以北的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等1区5县为“北六县”,称位于古长城以南的佳县、米脂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子洲县等6县为“南六县”。南六县曾经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的区域,特别是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初期,南六县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 镇海在宁波之东,东濒东海。自秦至隋,均属句章县辖。唐武德年间属鄮县,代宗时设望海镇。后梁时置望海县,是为镇海建县之始。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8年)又易名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因昌国(今舟山)改称定海,遂改原定海为镇海,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2.
仙游最早置县时间是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当时,由莆田县析出西部设清源县,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因郡县同名,同时也因民间盛传何氏九兄弟在九鲤湖湖边苦炼丹药,丹成,兄弟们各乘一鲤成仙去了的故事,清源县更名为仙游县。公元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氵祭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军治设在游洋。公元983年,军治从游洋迁入莆田城内。公元1313年,兴化县治从…  相似文献   

13.
古代袁州,即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作为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始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于今宜春市设袁州,大业三年(607)更名为宜春郡。唐代武德四年(621)复名为袁州,天宝元年(742)复名为宜春郡,乾元元年(758)又复名为袁州。五代十国时期,袁州的行政设置没有变更,先后属于杨吴和南唐。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两宋时期,袁州的辖县先后增加万载和分宜两县,后新喻被划出。元代设录事司,升萍乡为州。明代废除录事司,降萍乡州为县。清代袁州的行政设置没有发生变化。1912年裁府留县,"袁州"作为地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旅游素质的提高,人文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黟县为黄山市最为古老的县之一,秦时,就设置黟、歙二县,至今2300多年历史。在黟县,保存了十分完整的人文旅游资源,除西递、宏村等徽派古民居之外,还有南屏、关麓、屏山等。本文就屏山村的旅游发展前景、资源特色及具体的开发措施作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博览》2005,(12):F0003-F0003
黄山,石称黟山,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黄山雄距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它以“三奇四绝”的奇异风采名冠于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学刊》2007,(5):F0004-F0004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1957年建市,因世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现辖两县(浚县、淇县)、三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相似文献   

17.
西汉酒泉郡池头、绥弥、乾齐三县城址考李并成《汉书·地理志》载,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领县九:禄福、表是、乐涫、天、玉门、会水、池头、绥弥、乾齐、笔者曾运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并经几次实地踏查,对这九县中六县的城址做了考证,结果如下:禄...  相似文献   

18.
睦州诗派     
“睦州诗派”是唐代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睦州(隋仁寿三年置,宋宣和三年改名严州)地处浙西钱塘江上游,唐时属江南东道,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建国初曾成立建德专署,现并入杭州市。新安江、富春江、兰江流经境内,风光秀丽,夙称“锦峰绣岭,山水之乡”,1982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个僻处浙西山区的州府竟然能酝酿产生出一个诗歌流派,而且是在唐朝这样一个诗的朝代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文学史上流派现象很多,大都由后人归纳命名,唐人诗派多为宋人提出,且皆接风格、题材划分,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科学》2005,(3):11-13
我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洞庭湖区,地形复杂,丘陵、平原、湖泊交错,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520多万,辖六县(市)、四区,有中小学2479所,在校学生88万多人,教职工51834人。  相似文献   

20.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莆田县境古属扬州域,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会稽郡,晋属晋安郡,南朝时属南安郡。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析南安郡东部地,始置莆田县。莆田县最初的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莆田市的地域,其后辖境多有变动。莆田置县后,先后属丰州(今福建泉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清源郡(今泉州)、长乐郡;宋代先后属平海军、太平军、兴化军、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属兴化府。民国时期,撤府设道,先后隶属南路道、厦门道、泉海省(兴泉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1日,莆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