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是将美学理论贯穿于语文教学中,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吸收、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通过审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营造审美的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最终丰富个人学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的诗歌教学只强调灌输式的知识传播.而对学生能动的审美创造这一重要环节则注重不够,由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不能得到创作实践的检验。结果造成学生掌握的诗歌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片面单一,不能进入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之中,也就不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背诵、模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倡学习与创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应谊是提升诗歌教学品位的重要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它通过情感、形象、审美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与表现,并且在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艺术修养,陶冶审美情趣.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借助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教师的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知识沉淀为前提的.审美是理解基础上的深刻感觉,如果缺乏理解,就难以获得深刻感觉.  相似文献   

5.
语文美育的过程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既可以启真,又可以储美;既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又可以使受教育者摆脱低级趣味。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A3):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实质是一种"美"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老师往往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片面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审美素养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属性,教师开展任何音乐教学活动均需要遵守审美原则,将审美理念逐步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内化,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活动得到深化,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需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音乐欣赏活动。本文在丰富音乐欣赏素材,创新音乐欣赏活动,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音乐欣赏需求,达到高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用核心素养观指导教学过程作用显著,其能够在向学生传递古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核心素养。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观下进行小学古诗审美教学,以提高古诗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集成体。中国的教育模式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性共同决定了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需要从学校重视、加强艺术学科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和在家庭教育中充分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遵从科学学习的思想.更注重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学习活动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音乐学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滢兴 《成才之路》2024,(11):73-76
书法艺术以其线条美、字形美、墨色美、布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审美判断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实践与欣赏的结合,同时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创意引导,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文章在分析书法教育中的审美要素、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策略,以此发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宋毅 《教师》2012,(17):94-95
口腔医学美学是整个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医学美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审美实践活动等途径,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品质、审美创造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了探究实施口腔审美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口腔工艺美学”课程。本文结合临床实际,阐述如何在高职口腔医学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以及蕴含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致力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并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及写作素材,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拨动审美之弦。  相似文献   

16.
吴长稳 《陕西教育》2009,(12):40-40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塑造、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构建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和三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条中指出,要初步养成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相同条目中指出,要使学生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并在选修课程3(旅游地理)的标准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提出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提出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的活动建议。地理审美情趣教学较以前有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应加以研究。养成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其教学理论与支持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要知道地理景观构成原理、掌握地理景观审美…  相似文献   

18.
知识学习的审美属性是指知识学习不纯粹是以认知加工和符号识记来进行的理性活动,亦是需要经过“浪漫观美—超然立美—自由创美”三阶过程,才能完成的感性实践活动。知识对美感基因的蕴藏以及审美对润泽心灵、丰盈情感、拓展想象、自由创造的价值成为知识学习审美属性得以成立并有待深究的必然因素。导向审美学习的审美教学,首先需要教师以跨界式赋值、纵深化诠释、贯通性探赜发现各类学科知识中的美感因子,而后通过设置应目移情的情境化体验、会心畅神的过程化溯演、知行合一的具身化实践等活动,将美感因子转化为学生的美善素养。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建国 《教师》2014,(21):59-5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对初中学生施以审美能力的培养,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本文就从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情境教学,掌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课,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给予阐述,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目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