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呆若木鸡     
一般人把"呆若木鸡"理解为反应迟钝,呆头呆脑,实在是大错特错——齐王喜欢斗鸡游戏。有个叫纪渻子的,自称是驯鸡高手,训练出来的斗鸡百战百胜。齐王将信将疑,就给他一只斗鸡,让他驯驯看。10天之后,齐王询问训练好没有。纪渻子说:"还没呢,斗鸡现在骄傲得很,盛气凌人,非常好斗。""好斗不是好事吗?""淹死的都是好水的,战死的都是好斗的。等我再驯驯吧。"又过10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相似文献   

3.
呆若木鸡     
《阅读与鉴赏》2002,(8):18-18
纪渻子替国王训养斗鸡。过了十天,国王问他:“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说:“还没有,还是虚狂骄傲血气方刚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斗鸡     
奉齐王之命,一位姓纪的先生为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训练好后要去参加比赛的斗鸡。鸡才养了10天,齐王兢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  相似文献   

5.
呆若木鸡     
纪渻(shěng)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  相似文献   

6.
纪渻(She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相似文献   

7.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③。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④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⑤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选自先秦《列子》)  相似文献   

8.
倒着看世界     
呆——望之似木鸡的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按12生肖排列,也称作“鸡年”。下面是我搜集的“鸡”字成语,经反复查考,现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来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有人来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回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纪终于说:“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差不多了。”出场结果,场场斗赢。后人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学养精深。鹤立鸡群。源于《世说新语·容止》。两晋时期,嵇康和他的儿子嵇绍,父子俩都是一表人才,当时的人…  相似文献   

10.
“呆若木鸡”是形容某人呆笨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为众所周知的贬义语,不须多作解释。但也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望似木鸡”与“呆若木鸡”含义差不多。其实“望似木鸡”是褒义语,这里的“木鸡”与“呆若木鸡”中的含义完全不同。混淆者是因为不了解“望似木鸡”典出何处,所以搞错。“望似木鸡”典故出自《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农历乙酉年(不完全等同),按十二生肖排列,酉属鸡,故也称鸡年,笔者有心搜集鸡字成语故事数则,经反复查考,整理如下:木鸡养到。源于《庄子,达生》里的故事。纪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才10天,宣王派人问:鸡能斗吗?纪回答:不行。10天后,又派人问,纪回答:还不行。又过了10天再问,纪答:鸡还盛气而怒视,不能斗。直到第40天,派人再问,纪答:差不多了,别的鸡鸣叫,它不为所动,精神凝寂,简直就是一只木鸡。出场结果,场场斗赢。这个掌故,强调精神作用,后人常以“木鸡养到”一词,比喻学养精深。张祜《送韦正字析赴制举》诗中就有“木鸡方备德,金马正…  相似文献   

12.
呆若木鸡     
古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种游戏,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高手纪浩子帮他驯养斗鸡。  相似文献   

13.
成语"呆若木鸡"源于<庄子>: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14.
一、古文助读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③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④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孝成王的母亲。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由威后执政。②岁:收成、年成。③恙:病,灾祸。④故:旧,指按照旧例。译文: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  相似文献   

15.
橘化为枳     
春秋时期,齐王派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在宫殿里设宴接待他,这时有两个士兵押了一名罪犯在殿前走过,楚王叫住他们问。士兵回答说罪犯是齐国人,因为偷东西被抓住了。楚王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晏子听了,不动声色地说:“大王是否听说过,橘子树生长在淮南能结出可口的橘  相似文献   

16.
庄周 《现代语文》2005,(2):29-29
纪口子为王养斗鸡。 十曰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桥而恃气。" 十曰又问。曰:"犹应响景。" 十曰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曰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 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先秦《庄子》  相似文献   

17.
字词转盘     
<正>"呆若木鸡"境界高现在"呆若木鸡"说的是人傻、不机灵。最初的时候,这个词有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含有非常高的评价。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非常热衷的娱乐活动,齐王特地请斗鸡专家纪子帮他驯鸡,结果,纪子训练出了一只对外界变化毫无反应的"木鸡"。一到赛场上,别的鸡一看到"木鸡"那镇定自若的气度,没等开战就被吓跑了。"呆若木鸡"就是形容人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后人不解缘由,望文生义,这个词就演化成了贬义词。  相似文献   

18.
儿歌一束     
我家小弟弟, 一岁看斗鸡, 三岁敢抱鸡, 五岁会捉鸡, 七岁吵着要养鸡, 人人说他入了迷。问他“为的啥”? 回答好神气: 咱是专业户, 养鸡一千只, 等我长大造鸡场, 养上十万八千只。  相似文献   

19.
呆若木鸡     
[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周宣王有一特殊的爱好,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矫健的公鸡,早上下朝之后就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英勇善斗的鸡都不是常胜将军。因而心里总是感到不满足。后来,周宣王听说齐国有一个训鸡的人,[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相似文献   

20.
纪渚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