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琼 《师道》2011,(2):41-42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乡村平民教育实际处于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附带状态。  相似文献   

2.
杨洁琼 《教育》2012,(2):59-60
教育家陶行知生前一直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在和广大贫苦农民接触后,陶行知意识到平民教育的方向应该有所转变,他认为如果平民教育不能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去,是没有前途的。可是因城市平民教育运动的发展迅猛,陶行知一时无暇分身农村,而农村开展平民教育的困难较之城市也更多些,故而一段时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蔚然兴起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陶行知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对乡村教育素怀浓厚的情结。早在南高师任教期间.他就主张“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提倡“师范教育下乡”:在从事平民教育时期。他也曾经多次提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号召“平民教育下乡”。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是我国平民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平民教育实践运动影响深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措施对当前我国普及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促进普及教育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影响极大的农村教育思潮,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试图开展农村教育实践活动,以寻找拯救农村、拯救同家的真正出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等,本文仅就陶行知和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略作比较,以辨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概论》尽地阐述了他的"平民教育"理论与构想,并事必躬亲、热情推行,使其成为最有希望的一种运动与事业,对于现在倡导实现教育公平也有极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平民教育的含义和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说:"中国现在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我们要用最短的间,最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他们读了书,对于自己生计最有关系的职业,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知识分子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就是平民教育运动的领袖和先驱之一。陶行知先生在《平民教育概论》中结合当时全国平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平民教育的奋斗目标,深入分析了平民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长期在南京学习和工作,并在南京开展推进平民教育运动、推动女子教育改革等新教育探索。陶行知的江苏教育实践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对江苏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挖掘、阐发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时代价值,继承、发扬陶行知奉献开拓精神,尊崇、学习陶行知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9.
李克 《成人教育》1996,(10):25-26
乡镇的农科教结合工作李克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应该重点抓好农村教育。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很早就看到这一点,陶行知在投身二十年代初期的平民教育运动时说:“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往往在乡下”。教育应该下乡,但这种下乡的教育不能是...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程彩金 《生活教育》2008,(10):15-17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多的人喜欢称他平民教育家。他的"三农"思想是平民性的集中表现。他践行的六大教育运动其中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主要都是面向"三农"的.一生念念不忘改造"三农",改造社会。一、"三农"思想的渊源"七山一水一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是陶行知家乡安徽歙县的概貌。当年农村的穷山恶水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落后的农业又决定了农民的艰苦命运。  相似文献   

12.
郭阳 《生活教育》2010,(5):50-5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从事平民教育,以"启发民智"、"教育救国"为最终目标,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普及。在普及平民教育的过程中,陶行知一直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把普及图书馆当做普及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陶行知1914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  相似文献   

14.
方明 《农村教育》2007,(9):35-36
“平民教育”是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事业。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民生凋敝.满目疮痍,却涌现出一批献身于平民教育的志士。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还有黄炎培、张伯苓等教育家,他们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志教育救国,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晏阳初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创者,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时至今日,平民教育思想的目的、内容、实施途径、师资等方面的内容仍然值得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借鉴。本文阐述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与雷沛鸿教育实践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雷沛鸿,都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统区开展教育改造及社会改造运动,且有较大成就和社会影响的教育家。他们曾经一起投身于平民教育,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因此,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探索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是有意义的。一、陶行知和雷沛鸿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8.
姜河 《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79-180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先驱,乡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自己一生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博采古今,兼容中西,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有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挖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共同之处在于: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作平民教育的宗旨;平民教育面向平民,谋求教育公平;平民教育关注民生,注重职业教育;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连环扣合,整体推进。他们的平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实施平民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涉及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暂不涉及)。前人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如20世纪20、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在定县的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提倡的生活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都是立足于教育救国,立足于依靠教育改造农村。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在今天仍有价值。当然,时代变迁了,也不能生搬硬套。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下放承包的推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工流动不时见诸报端,学者专家从教育、哲学、地理、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做了不少的理论分析,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转移的模式等作了大量研究,该文就此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