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2.
“替”有二二替和二四替两种,“失替”是识别词的拗句的唯一标准。对422个词牌中每句平仄格律的统计和分析说明:律句对词的平仄句式的影响表现在,词的句子99%都是律句,将近1%的是拗句。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的组合,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一句内平仄组合,二是整首诗中有哪些平仄组合的句子。确定近体诗的平仄组合规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推导记忆法,首先确定近体诗四种基本句式;其次确定律诗的基本句式组合规律;再次确定绝句的基本句式组合规律。第二种用背诵记忆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5.
拗救     
《现代语文》2006,(3):24-24
诗律术语,要桥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体“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痛,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  相似文献   

7.
词的平仄句式、拗句、衬逗和对仗余怀亭一、词的平仄句式和拗句词的平仄句式与诗的平仄句式颇多相似,词句最短的为一字句,最长的为十一字句。(一)一字句一字句词调只有《十六字令》一调。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蝉娟。”上词开始...  相似文献   

8.
平仄是构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平仄格律。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主要有:只有四个标准句式;平仄相间,两平或两仄为一个节拍;"对"和"粘"是组句成诗的方法;句末要避免三平调和三仄调;一般只押平声韵;首句平仄决定全诗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有些可以变通,有些必须避忌,有些拗句要救。  相似文献   

9.
五律首句仄起平收式的平仄变化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  相似文献   

10.
在格律诗的平仄句式中存在"音""结""连"三种结构单位,它们不同的特性与作用形成了它们在平仄句式中不同的分布链接规则,据此便可以推导出各种格律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使用。文章对平仄句式的这三种单位的特性和由此形成的整首诗平仄格式推导规则以及具体推导过程作了分析阐释和演示。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五、七言格律诗。掌握这类诗的格律,对于正确理解诗意和正确朗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许多人都觉得平仄格式难记。其实平仄格式(这里只讨论五、七言律绝和五、七言律诗),只要记住两种基本句式,就可以推导出五、七言律绝和五、七言律诗的全部平仄格式。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推导法”。这两种基本句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绝句由两联四句构成。这两种句式分别为五言绝句中两的联出句的格式。根据联句平仄相对的原则,可推导出各自的对句,从而分别组成一联,即:  相似文献   

12.
从节拍的划分、节拍内部的平仄、节拍之间的平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粘的平仄五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近体诗平仄搭配的规则;强调区分四字节、三字尾、常式、变式的重要性;纠正了教科书和名家著述中顾此失彼互相矛盾的说法;指出近体诗的格律不须背诵,是可以根据几条简单的规则推导的。  相似文献   

13.
自学报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都免不了要过《古代汉语》这个“鬼门关”,它之所以难学难过,是因为它远离了我们现实生活,并且它又不是光靠背诵、记忆所能奏效的。在《古代汉语》中诗词律部分又是难中之难。下面我就诗的平仄部分谈一点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小技巧,提供给广大同学。讲究平仄是近体诗最主要的特点,所谓“平”是指平声,“仄”即不平,指的是上、去、入三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看似复杂,其实每首诗不过由四种句式组合而成。其中五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们姑且把它定…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一种声调关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侧”,就是不平。平声和仄声是对立的。按声调性质(即发音的高低升降),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上声是升的,去声是降的,入声特别短促);因此,四声被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近体诗要求平仄交错。就是在两个诗句中,在本句中平仄是交错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金沙水拍云崖暖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渡桥横铁索寒  相似文献   

15.
郭芹纳 《小学语文》2011,(12):46-48
有时候,在一句之中无法达到平仄协调的时候,人们义将其范围扩大到一联之中,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联中拗救”。所渭“联中拗救”,是指在特定的一联之中,出句某字出现了拗,由对句某字来补救。这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歌行体可分为“入律”和“仿古”两种形式.入律歌行的语言形式以七言句式、律句和拗粘拗对、一韵四句或八句、换韵平仄交替为主;其规整者如《长安古意》和《圆圆曲》,由多首绝句、律诗组合而成;歌行体的对仗则较为自由.  相似文献   

17.
平仄是律诗格律要求的重要因素。平仄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并形成了四种平仄格式,可运用“填充法”、“推演法”和“口诀法”来掌握并学会运用律诗的平仄格式。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这篇《渔翁》,是一首不入律的七言古体。平仄使用较随意,用韵也依古风。首句入韵(仄韵),与二,四、六句同押入声。其中“宿”“竹”“逐”同为“屋韵”,“绿”为“沃韵”,临韵相通。可见柳宗元有意避免律句,营造一种古朴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4.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有四种,其中五言律句的基本格式是: 甲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相似文献   

20.
一些教师把古代诗歌当作一般散文去朗读 ,或许知道古代诗歌应有抑扬顿挫的节奏 ,但并没有掌握该如何抑扬 ,因而读不出古诗原本应有的韵味。究其因 ,是对古诗的一些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为古体诗) ,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 ,在平仄换韵、字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限制。初唐以后 ,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而成的诗歌即为今体诗(或近体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这两类中又各包括五言和七言两种。今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 ,律诗八句 ,绝句四句。讲究平仄是今体诗的最主要特点。所谓“平”是指平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