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实施以人文性为指向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意识和现实意识,运用历史眼光和现实眼光,分析认识文言文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备丰富的思想内涵,将文言文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中,能够进一步作为关键的德育载体丰厚学生人文底蕴,完善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然而由于其语言表达方式与当前学生的语用习惯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障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路径展开分析,以...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隐性目标是:把文言文当作"文化载体",用以培育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以言为先,言、文并重”是很多人认同的一个文言文教学原则,但它依然没有明确“文言文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文”的落脚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经过新课改的深化,无论新老教师,对于语文课程有了基本的共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继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之后,“比较多的声音是关于人文性,讲素质教育,培养审美的能力”1。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知识教学难以逃脱地站在语文教学园地里的尴尬之境,甚至直接遭受被扬弃的命运。但是,文言文知识教学却是为学生习得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必经之路,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军 《教学考试》2024,(1):20-24
<正>高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板块中的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文言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它的“工具性”。有些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生硬地将课堂分为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罗列,没有系统地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些文言文教学关注点狭窄,要求学生通译,  相似文献   

8.
李文英 《考试周刊》2010,(49):36-37
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围绕文言文教学的争论也常常听到,在文言文学习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本文作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谈了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本文通过《渔父》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人文性是一个内涵丰厚的概念,它是民族性与包容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多样性的统一,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建立在一般意义的人文性内涵基础上的,仅仅在人文性积极意义的向度上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足取的。语文课程人文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出先进文化的主导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生人文精神体验的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