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泰国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国人的欢迎,泰国成为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首选之地,泰语也开始成为热门的小语种之一。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往来越来越密切,两国文化也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相互激荡碰撞,被两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中泰人民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这就涉及了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本文主要分析南宁高校泰语学习非泰语专业学生对于泰汉语言文化中成语、谚语的了解程度及感兴趣程度,希望本文对于泰汉语言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泰语四音格词内容丰富、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在泰语词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选取佛教类、动物类、水类和颜色类泰语四音格词进行分类研究,阐释了泰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泰国的文化内涵,包括佛教文化、动物崇拜、水文化以及颜色隐喻。该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泰语学习者对泰语四音格词的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有助于泰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泰语四音格词中蕴含的泰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衰和发展,实际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从公元1至15世纪,两国的交往主要靠"重译",即通过第3种语言转译。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馆中开设暹罗馆,中国才有了官办的泰语教学。20世纪成立的南京东方语专是近现代中国泰语教学之滥觞。泰国的中文教学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时期,二战以前泰国华校亦是照搬中国学校的办学模式。二战以后泰国政府限制中文教学,致使泰国通晓中文的人才出现断层。中泰建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催生了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的迅猛发展,具体的调查数字说明中泰双语教学的蓬勃兴旺,由此反映并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艳玲 《海外英语》2020,(7):146-147
习语是英汉语言及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是语言的精华.动物习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不能生搬硬套.该文从动物习语的英汉对比和英汉动物习语中常见的翻译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探讨其在英汉语文化内涵中的异同,解读影响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文化因素,有助于更好了解中西方文化,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王杨琴 《考试周刊》2011,(48):17-18
各民族文化方面的异同.导致了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习语。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角度对比分析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旨在说明熟悉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习语内涵的异同是准确把握翻译的关键。同时也是避免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动物名词所构成的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类习语由于国际文化交流及融合在两种语言中既表现有共性,又由于两种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因素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表达。笔者从习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入手,并参考有关翻译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以帮助我们对其正确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其不同文化内涵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受其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动物词汇被赋予了不同的语用意义,或称文化内涵。本文将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包括含有动物的词语、成语、习语等)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体现文化内涵的对比教学对于英语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和对  相似文献   

9.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附着而使其产生的意义。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本文就多种动物词汇在英汉语文化背景中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异同点,同时以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作为论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有关习语,提高他们对动物词汇的运用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柏敏 《文教资料》2012,(14):62-64
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从其形成的历史来看,标准泰语的形成既是泰国政治发展的产物,又是泰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一个标志,更是泰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本文旨在探讨曼谷王朝初期至今,标准泰语在泰国的使用和普及情况,以及现代泰语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泰国美食进入昆明市场。由于泰国美食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丰富的原材料、富有特色的口味,以及独特的中国式炒菜、泰式"凉拌菜"YAM、炖、炸和烤等制作方法,并以其独特的口味、营养价值、饮食方式和餐厅布置,逐渐地被昆明人所接受和喜爱。但是,泰国美食也面临着价格偏高、品牌低下、宣传力度不够等发展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泰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饮食文化是双方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研究泰国餐制、泰国菜肴及泰餐SPA等方面来了解泰国饮食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作为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昆明市成为典型的环境脆弱区。通过分析昆明市具体情况,结合Delphi法,确定了适合昆明市的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后,对昆明市发展旅游业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十多年来,昆明的经济实力纵向比较有较大发展,但横向比较发展显得缓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尚处中等水平。进一步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竞争力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城市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品质春城;充分挖掘和展现昆明的文化特色与魅力;大力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扩大开放,以国际化城市标准为参照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昆明城市国际化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以现代新昆明城市和滇中城市群为依托,以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创新科技服务业为先导,以外向型制造加工业为支撑,辐射和影响中国西部、东盟和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昆明国际化拓展的总体框架是,以昆明现代化城市为基点,围绕昆明国际化拓展这一中心,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提升、调整、发展城市建设、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着力发展以国际化的旅游、金融、物流、科技服务四个先导行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从五个方面加快国际化拓展,实现昆明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是解放前昆明城市变迁的重要阶段,抗战期间的城市变迁促进了昆明城市规划的产生。《大昆明市规划图》是抗战期间昆明最为重要的一次城市规划构想。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后来并没有付诸具体的实施,但是它对战后昆明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近代昆明城市规划呈现出‘以滇池地区为中心,集中发展观光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在系统分析昆明市环境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昆明作为未来国际商贸旅游城市的环境教育目标与环境教育优势,进而提出了昆明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药理学是医学课程中学生反映较难的课程,而药理学教材内容上世纪80年代定型后长期未有结构性修改,存在总体定位不清、章节区块意识不强和理论系统性不彻底等问题。为了明确药理学教材在医学类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根据认知规律强化教材内容的区块结构,尽可能理清药理学知识的条理,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本文还对代表性药物的选用、具体药物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的编写一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昆明是一个历史久远的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泛珠三角区经合圈的规划,更加凸显了语言在昆明交际、沟通方面的工具作用。昆明地区居民的语言事实、语言能力、语言行为、语言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实例,在一定层面上表明,昆明语言具有超强适应性、包容性、多级性、差异性和协同性;同时也表明平衡、和谐的语言氛围是昆明语言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昆明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昆明精神;2.开展文化理论创新;3.实施文化名人工程,培养文化高级人才;4.打造文化品牌;5.构建具有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城市文化是新昆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在“文化昆明”建设中还应注重研究昆明城市文化主题性问题;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在昆明经济中的分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