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定名与艺术源流是非常引人瞩目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原有的惯性思维渐被打破,对相关问题的探讨重又回归理性。能够确认墓主归属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向只有萧梁一朝的9处共44件,不及已知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总数的一半。围绕诸多失考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时代与归属,中外学者做了大量考订工作,客观上促进了对南朝陵墓制度乃至六朝礼制文化的认识。为了保护长年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侵害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文物部门与科研院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并得出结论:对暴露野外的石刻的保护,迫在眉睫的是应加强石刻表面缝合线与侧部纵立状缝合线的防水措施和防止石刻表面的地衣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最原始的植物是地衣,它虽不起眼,却能在其他植物所不能生长的岩石、峭壁及冻土上生长,并成为其他植物生长的拓荒先锋。地衣共有400多种。它们长得很慢,经过10年艰苦生长的地衣,往往还小得令人难以察觉。因此,当你看到一片直径十几厘米的地衣时,应该想到,它已经在那里生存了几百年了。地衣虽然生长速度缓慢,但在千百万年的时间当中,却有足够的时间蔓延开去。它们不仅能分泌出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将岩石表面分解成微小的砂粒,进而形成土壤,而且它们的遗体腐烂分解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解放初期曾为平原省省会所在地,当时,平原省文管会收集了众多的文物,许多珍品皆荟萃于此,其中石刻的精华共达百余块。它们的来源包括了现在的冀南、鲁西、晋东南和整个豫北地区。这些石刻,时代上迄北魏,下至明清,内容上包括了石刻造像、造像碑、墓志、石棺铭和碑帖等,大多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或艺术价值。对我国的历史、佛教史以及文物断代等研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仅从字义上来理解,地衣有"大地外衣"的意思。当大家看到密密实实覆盖在岩石上、土壤表面的"绿色绒毯"时,也许会感到地衣这个名字确实颇为得体、恰如其分。地衣(1ichen)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  相似文献   

5.
以燕园石刻文物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摄影、近景摄影测量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这些石刻文物遗存的确切分布位置、现状环境、空间形态和石刻纹理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记录,结合SketchUp等软件完成相应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建立一个燕园文物数字博物馆。除此之外,利用ArcGI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燕园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文物保护的可视化与科学化管理。为进一步促进GIS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为文物的数字化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区,也是世界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多的一个片区。喀斯特自然生境是形成贵州文化特色的基础,从文化心态、身份认同到小说的书写模式上都影响了贵州20世纪小说的面貌,从这个起点入手应该更利于发掘贵州小说的文化个性,拓展贵州小说研究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地面文物是指各个历史时期遗存在地面上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荆门地处湖北腹地,历史悠久,遗存至今的古塔、古桥、古楼、石刻、古民居、古遗迹等珍贵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土壤空气中CO_2有机酸的来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对喀斯特发育的作用机理;阐明了土壤与生物作用对喀斯特初期妥育,石芽与石林的形成,溶蚀洼地的发育及其洞穴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座落在洪泽湖西岸,盱眙县辖境的明祖陵,自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在一场特大洪水中葬身泽国,直至近年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方重见天日。因此,研究祖陵石刻的组合关系及雕刻艺术,对明清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明代共有18座陵,配置神道石刻的共有五处。他们是:现今地属江苏盱眙的祖陵;地属安徽凤阳的皇陵;地属江苏南京的孝陵;地属北京郊县的十三陵;地属湖北钟祥的显陵。而明祖陵神道上现存的大型石刻,她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积淀着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明王朝的虎虎生气。起着继往开来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南方六朝文物的发现和研究颇受重视 ,以六朝都城建业和建康 (今南京 )为中心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以及成都等地的佛教文物之发现、六朝瓦当研究、南方各地六朝墓葬、六朝瓷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等 ,使得大批过去鲜为人知的文物遗存得以为今人所知所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已先后有《六朝考古》 (罗宗真先生著 )、《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李蔚然先生著 )、《南京的六朝石刻》 (梁白泉先生主编 )、《六朝艺术》 (江苏省美术馆主编 )、《魏晋南北朝考古》 (罗宗真先生著 )、《六朝都城》(卢海鸣先生著 )、《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  相似文献   

12.
<正>小小的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伟大的拓荒者地球上原本没有土壤,苔藓植物和地衣等分泌酸性物质,“溶解”了岩石,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让地球变得更适合其他陆生植物的生存。所以,苔藓植物常被称为大自然的拓荒者、先锋植物。在一些不毛之地,例如新诞生的岛屿,苔藓总是最先出现,当苔藓长到一定厚度时,其他植物就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相似文献   

13.
地衣和苔藓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复合体。地衣中的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真菌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并不是任何真菌都可以和任何藻类共生形成地衣体,每一种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都是固定的。地衣约有26000余种。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并能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杨粲,南宋宁宗嘉泰初年袭职的“播州安抚使”.其墓位于遵义市南约10公里的皇坟嘴,墓室中保留了大量石刻,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等多种纹样,丰富精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当地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的四对龙虎盘柱,生动灵活,极具文物研究价值与艺术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文化遗产利用是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长沙四所高校拥有从市级到国家级共6处文物保护单位。从整体上来看,长沙高校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公益加旅游开发的文物利用模式、纯粹公益的文物利用模式以及校内使用的文物利用模式。这些文物利用模式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利用不当之处。利用好长沙高校的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扩大文物资源的社会开放程度、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品牌效应;在充分发挥文物利用的公益性的同时,为长沙文化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物力学是一门正在形成和发展的新兴边缘科学,是生物物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应用物理力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生物和人体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的力学性质和行为,分析发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过程,了解生物和人体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以及整个机体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位移和运动的力学规律。从人的整体到各个器官,从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到鸟飞鱼游,都是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 一、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物力学可划分为宏观生物力学和微观生物力学两个范畴。宏观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系统的运动力学 生物体,包括人体,是由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个别部分和个别环  相似文献   

17.
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文物处,永州市零陵区文物管理所:
  新发现的拙岩摩崖石刻群,位于零陵区境内,湘水江畔,周边环境风景秀丽。拙岩石刻群形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延续至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上限距今已有520年之久。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摩崖石刻共计32幅,属于较有规模的石刻景群。
  拙岩摩崖石刻群具有自身独具的特点:
  一、拙岩摩崖石刻群是最近新发现的重要文物资源。拙岩摩崖石刻群于今年1月由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师生首次开始正式考察,首度予以学术研究,陆续发表学术成果。在此之前,学术界、文物界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正式的记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对于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极度的寒冷.往往会给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一点.从地球上生物分布的特点,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印证。在热带和温带,植物繁茂,动物品种繁多,但是在寒带,特别是两极地区,生物却寥寥无几。然而,生命是顽强的。与人类相比,野外的生命似乎要顽强得多,这在两极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细菌到藻类,从昆虫到地衣,从植物到动物,从天上的飞鸟到水中的游鱼,都能顶风冒雪,争分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气爽,我和爷爷妈妈来到风光秀丽的南京东郊,游览了刚刚落成的白马公园。公园背倚连绵起伏的钟山,西望碧波荡漾的玄武湖,十分幽静美丽。一进公园,远远地就可以眺望到一座汉白玉雕刻的“白马刨泉”的雕塑,白马在阳光的照耀下,洁白晶莹,玲珑剔透,形态十分逼真。它高大雄伟,仿佛朝着蓝天昂首嘶鸣……白马公园是一座很独特的石刻公园,湖水边,小路旁,山坡上,到处都布满了石雕,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千奇百怪。你看,许多柱石深深扎根在地下,像巨大的排列整齐的方阵,使人联想起古代那一座座高大巍峨的宫殿。明代的皇宫石刻砌成…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对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探索,在从宏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结构变迁和功能重建等重大问题的同时,也注意探究资本主义微观政治统治的问题,这种统治被看成是一个从心理结构的内侵到对思想观念的调适、从意识渗透到行为控制、从日常操劳的训导到生活方式的框范等不同层面的总体统治;它具有内在、具体、持续的特性和功效。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微观政治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对自然的开发同对人的控制性利用是同一的;而对微观政治的教育学发生机制的忽略则表明了其微观政治思想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