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新兴视听内容形式不断更迭。Vlog与Vlog化微纪录片因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共同点、具有重叠的观看群体而呈现融合趋势。本文以Vlog化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创新、传播创新两个维度分析Vlog化微纪录片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雅馨 《视听》2022,(4):139-141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宏观俯瞰+人文解读"的方式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形式上,通过新奇多元的拍摄手法、创新奇观的视听语言进行俯仰之间的影像建构.在内容上,以平等共享的叙事语言进行内容编排,通过平视的叙事视角及雅俗共赏的贴近性表达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航拍中国》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也在立足本土、...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作为现代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在传播新闻、普及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地区电视台纪录片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与振兴,最终将会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本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学术研究方法,对地方电视台纪录片的策划与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探析,探究万州区电视台如何在市场化经济背景下突破发展瓶颈,将创新纳入纪录片制作的流程中,最终达到新的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提出“表意论”概念,是指对“主题”做怎样的“表达”或能做怎样的“表达”的探讨。我们所指的“表意”更多的是从文本出发,认为影像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有着非凡魅力的语言形态,我们探讨的目的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要素,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创作空间,营造纪录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也许有人会担心,纪录片创作一旦提倡“表意”,那拍出来的纪录片还会是原来意义上的纪录片吗?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与我们所生存的特定时代相应合,创作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鲜明创作特色──纪实美的回归。现代观念强调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已经步入新阶段的电视纪实语言也应更重视讲究技巧。挖掘电视纪实语言的优势,按照纪实语言的规律对形式和手法的任何创新都将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的重大转移和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更为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关心。而电视纪录片恰恰可以把真实的社会生活输送到每一个家庭,将使人的个体融人社会的群…  相似文献   

6.
李锐 《传媒》2019,(14):41-43
进入新时代以来,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很多领域都有所增长,如何持续推广民族品牌从而让消费者保持关注度和忠诚度成为重要话题。电视纪录片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民族品牌传播特点出发,聚焦新时代的主流受众和热点趋势,运用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进行传播创新,拓展出了一系列广受关注与好评的民族品牌专题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为企业量身定制品牌形象及推广方案,通过传承和创新的故事挖掘品牌定位,助力民族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崛起并树立标杆。电视纪录片与民族品牌擦出的火花,正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视角下纪录片体现在制播方面、叙事方式、语境场景的创新,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纪录片的创新,为纪录片提供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8.
蓝峰 《新闻窗》2011,(5):89-90
一般来说,根据电视纪录片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将其叙事节奏分为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是指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而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而外部节奏则是依据电视语言而组织起来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  相似文献   

9.
孔卿 《新闻爱好者》2023,(4):107-109
交互式纪录片由数字媒体技术延展出来且包含多种类型的文化形式,既是媒介融合的产物,也成为数字新闻呈现的创新方式。通过交互式纪录片国内外最新研究,分析交互式纪录片形式与数字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基于数字新闻呈现方式与评价,探讨交互式纪录片重塑数字新闻生产的路径,为数字新闻生产实践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丰碑》在中央电视台成功推出,为党史宣传类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它在形式上打破了纪录片固有模式,给党史宣传类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如嫁接与融合、孵化与演变、艺术借鉴等。  相似文献   

11.
姚伟 《现代视听》2013,(5):17-21
文章联系社会文化语境与电影创作观念,从创作方法与艺术形式、时代特征与审美追求两个层面,在影像语言、审美价值、文化传播、社会功能四个维度上对新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纪录片作品风格特征进行了一次简要梳理,重点剖析了新世纪纪录片在主题、画面、声音、结构等造型方面的具体风格表现,并论述了风格与中国社会、国际形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纪录片的制作者也在试图用网络技术对传统纪录片的形式形态做出创新和突破。基于这种思考和实践,网络纪录片以崭新的形态悄然兴起,在本文的介绍过程中,主要针对国外的一些纪录片的先例进行分析,探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在纪录片中运用网络技术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以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网络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兼谈《世博零距离》创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历史和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艺术和社会学意义的多媒体语言。从本质上说,纪录片就是叙事。叙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叙事的内容,即“说什么”,是故事层面;二是叙述的方法,即“怎么说”,是表达层面。一部记录片的叙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故事是怎么讲的,在纪录片中结构通常是叙事最直接、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作为传统的记录方式,应当被人们熟知且了解其深刻的内涵。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纪录片的创新和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洁 《新闻世界》2014,(3):66-67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二更、抖音等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媒体平台取得了迅速发展,对传统纪录片的传播发展空间进行了抢占。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纪录片需要寻求适合的出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受到的冲击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生产微纪录片的转型发展方向,并对纪录片类型形式创新、移动媒体新助力的提供等转型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而描绘纪录片发展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8.
胥可 《新闻世界》2011,(4):153-155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由心灵至于形象的艺术,那么纪录片则是一种由形象到达心灵的艺术,只是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尽相同。人物纪录片最终希望表现的,都是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物纪录片必须捕捉人物情感与精神的外在对应,在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中展现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微纪录片,逐渐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最为流行的纪录片创作形式。2017年,《了不起的村落》在互联网上一经发布,就以其独特的年轻化表达方式,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共鸣,在行业内外广受好评。本文以《了不起的村落》第一季为例,分别从主打内容、叙事风格、视听语言三个方面,对该片的"轻氧"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究其受到当代青年追捧的原因,为其他传统文化类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再现客观事实的影像艺术形式,纪录片的创作者多是利用客观的影像记录来反映其对现实的思考与表达的。但是近年来,一种被学界称之为观点纪录片的表现形态,逐渐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之中。这类影片借助于声画语言的表现技巧,把客观存在的事实,用一种极具编导主观色彩的结构方式表现了出来,为纪录片添加了浓重的导演意图表达。笔者将具体阐释这类影片是如何利用声画语言的表现技巧来实现编导意图的,并给出笔者对于这种创作风格的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