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孟洁  田甜 《新闻世界》2012,(8):77-78
从最初影响广泛的《大风车》,到收视告捷的《饭没了秀》,少儿节目的形态得到拓展,节目元素更为丰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少儿电视节目的变化,以《大风车》和《饭没了秀》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来观照当下少儿节目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张双双 《东南传播》2012,(6):160-162
本文在梳理《新闻调查》节目整体的同时,着重对在转型时期的代表节目做探究和分析,研究此类节目在定位、选题、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倾向和规律。对不同时期的节目做出了前后对比分析,同时对于个别特殊节目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从三个较为显著的方面,对《新闻调查》节目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究,在阐述优点之余,还对节目自身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了探究,即文章的第四部分,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凇 《传媒观察》2007,(3):21-23
多年来,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对西方真人秀节目这一新兴现象的性质、定义、特点做了无数解剖式的分析与概括,并出于实践意义的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论证。媒介传播机构开始关注《老大哥》,《幸存者》等节目开始至今已踏入第7个年头。按照信息时代社会3年一代计算,此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隆起——其一是以美国FOX台《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等为代表的大至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普及,其二是以《学徒》等为代表的新派商业竞争性真人秀节目。数年中,国内外各类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并在特点上与其它形态的娱乐节目交叉融合,特别是许多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娱乐演艺节目也被界定为“真人秀”。新时期“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已经模糊,或者说真人秀与娱乐节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界限已经淡化,未来的趋势则很可能是真人秀节目与纯娱乐节目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4.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6.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故事类栏目成为各台黄金时段的"主打"节目,如北京卫视的《真情》、《档案》,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等,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节目拍摄的悬念冲突和主讲人的绘声绘色等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收视。笔者现就这类节目的特色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闫伟 《声屏世界》2007,(5):60-61
我国的名人访谈节目,大致存在着两种类型: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参与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央视的《面对面》《高端访问》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一对一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图以《面对面》和《鲁豫有约》对易中天的访谈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名人访谈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对名人进行的专访托道。这类电视节目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才人生》为代表,访谈的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济完成。而后一种形式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畔的一半以上。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名人访谈类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这两档优秀节目的对比中分析出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0.
刘娟 《新闻世界》2009,(9):68-69
《实话实说》开启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序幕,《一虎一席谈》则代表了电视谈话节目的一个新高度。本文从《实话实说》与《一虎一席谈》在选题、谈话模式以及节目中人的魅力几个方面的比较中探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雷鸣 《视听纵横》2010,(3):102-103
杭州新闻广播《民情热线》是"热线投诉类"节目。该节目以"领导走进直播间,百姓难事现场办"为节目宗旨,经过五年的创新实践和倾力打造,以"亲民、爱民、为民"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播》2003,(2):85-87
本文以《实话实说》和《对话》两个节目对同一位嘉宾的采访为范例,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节目出台背景、节目的定位、运作方式以及观众收视期待几个方面,探讨了谈话节目不同风格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户外竞技类节目是近几年来我国电视节目中兴起的一种娱乐节目类型,以《男生女生向前冲》、《智勇大冲关》等为典型代表。本文以《男生女生向前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节目的特征、创新、缺点等,并提出了完善节目的若干建议,希望对该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桑榆情》节目创办于1997年初,在此前后,全国各省,直辖市广播电台也先后开设了《不老林》,《枫叶正红》,《常青树》,《夕阳情》,《老年广场》,《老年之友》等专栏。应该说,以《桑榆情》为代表的这些老年对象性节目正是生逢其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6.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久以来,电视戏曲节目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品位而逐渐走向没落。为此,河南电视台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精神将其原有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大胆改版,并取得巨大成功,使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得以完美结合。《梨园春》的成长之路是中国戏曲节目在新时代下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给其他戏曲节目以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评论是当今公认的重要报道形式,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这类新闻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赢得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主持人的表现。作为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求有超强的节目整体意识和驾驭节目的能力,有较高的政治判断力和透析力,对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正确并积极引导观众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武新宏 《视听界》2010,(6):87-88
江苏卫视《人间》栏目创办于2007年3月5日,周一至周五每晚21:30播出,以"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经历的情感"为主题,为观众呈现一个有悬念、有戏剧冲突、正在发生的情感故事。2008年,节目获《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媒体行业"中国标杆品牌"。《人间》有什么独特之处?本文将从节目形态、内容设置、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谈话节目的叙事性,主要是指对节目素材加以总结和提炼,从点切入,以事件作为谈话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立体地塑造人物,传达主题。《绝对情感》是吉林市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它以"普通人讲述普通情感故事"作为节目定位.  相似文献   

20.
樊怡君 《今传媒》2020,(2):111-112
本文采用调查法探讨了《爱情保卫战》节目的特点,探讨该节目对众多正在转型中的情感类节目的借鉴意义,查找了情感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改进方法:情感类节目应坚持尊重隐私和弘扬真实相结合的原则,打造突破同质化重围,注重多元化、多维度与创新性,把握媒介融合大势与新媒体传播对接,从而着力解决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悲情叙事、窥私严重等问题。情感类节目是各类节目研究中相对冷门的领域,本文的切入点较为新颖,同时通过分析趋势、特点等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