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家英 《广西教育》2009,(22):44-44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教育艺术家,而教育艺术的奥秘则在于教师能以兴奋的情绪、赞美的语言、殷切的期待去赞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格外重视评价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文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文艺教育的社会功用,认为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文艺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教育在所有教育中最重要,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它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在于,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语文的学习兴趣要从儿童开始培养,教学过程要突出趣味性,充分发挥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朗诵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追求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语文教学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艺术之外,还应练就高超的激励艺术。  相似文献   

4.
建构表现存在论语文教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范式是一种“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的实用吸收型”范式,它自有其历史功绩,然而其要害是片面强调主体外部的生存性、功利性动机,造成对人内在的言语生命冲动的压抑。“表现、存在本位的发展创造型”范式应成为语文教育转型的方向。语文教育表层特性是言语表现,深层本质是为人生、发展、存在奠基,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语文教育的出路在于从工具主义“应世”的外部语文学,向表现存在论“应性”的内部语文学转向。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而良好的情感教育又能同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篇文章均普遍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是作者情感同现实碰撞而迸溅出的文字火花,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有哲思和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情感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生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对人的爱。"语文就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问,人文教育并不一定要上升到处处都能照鉴灵魂,升华到健全人格的高度才算功成名就,它应该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似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完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于培养学生对人生与理想的自觉意识,建立他们作为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责任感与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寓艺术教育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弘扬传统文化,坚持科学与艺术相融合,打造综合艺术课程是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气质、重构校园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6):40-41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情感。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让语文学习充满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重在促成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两种核心价值的均衡发展.笔者认为:既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要通过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即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确立语文教育的科学价值,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人文性"上发挥美育的功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构筑美好的人生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彰显语文教育的美学价值.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融合、均衡发展,应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应指向学生长远的未来人生,即促进其可受用一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的不断内生。阅读教学的自救之路在于“正本”,即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品位阅读能力;而写作教学的成功法门在于“清源”,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写作与生命言说逐渐合体。语文教育的内生指向在于“立人”,即为未来社会立有丰厚语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高丹 《教学随笔》2013,(10):160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未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环境及自然,珍爱生命。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艺术在于感染与激励。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艺术地展示语态、教态和组织技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美感教学,事实是喻快教育、创新教育、成功教育的具体体现。正如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创造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感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艺术在于感染与激励。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学生的积极情感,艺术地展示语态、教态和组织技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于不断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善教学方式,在于巧妙运用教学技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留白预设是现代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技巧,语文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留白预设.实现动态生成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的前景在于奋进。"的确,教育要讲究艺术性,课堂教学尤其如此,而语言艺术更是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根本。相对于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学目来说,在一些物理教师眼里,物理教学有着其特殊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不必重视。实则不然,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怎样去启悟呢 ?  1.领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和观察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或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3.体悟。就是从切身经历和体验中悟出人生意义。   4.参悟。一是参与其悟,参与作者的悟,作者通过作品而表达出的人生之悟。二是参考之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历史教育的艺术同样如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情感,获得一生受益的思想。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传授知识""服务考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服务学生的人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服务人生”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