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立群 《历史学习》2009,(12):27-27
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殊阶层。在数百年间,士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常称魏晋南北朝为士族社会。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的修撰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兴盛,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巩固门第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选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一些勇武女性形象作为案例,分析古代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不能忽视的美丽风景。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拥有张扬的个性,有着追求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努力捍卫尊严,维护孝道,她们勇武的形象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女性勇武形象的原因,分析文学中勇武女性形象的类别,以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指导文学发展和文学进步。  相似文献   

5.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武士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上涌现了一批行为勇武、严守忠孝道德的女性。探其原因有三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学习儒家文化,从而使她们更加容易理解传统士文化的精髓;两汉时期忠孝观念的传播以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承,促使更多的女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战乱和少数民族尚武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武士化”女性。  相似文献   

6.
况山 《文教资料》2007,(29):53-54
士族存在形态和士族政治,是研究中国中古时代的根本性问题。魏晋时期国家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是随着士族社会的兴衰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士族政治的坚强有力,也是根源于士族在乡村拥有巨大的社会势力及文化优势。所以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门阀制度下士人的家族观。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觉醒是构成魏晋南北朝"人之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世说新语·贤媛》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之觉醒:社会对女子才能与智慧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仪容美的欣赏;女性平等自由的婚姻观和追求自我个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家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当时社会剧烈动荡、门阀士族势力鼎盛,社会价值观念及文化教育格局发生改变,在这些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家学兴盛主要表现在:"家训"广为流行,妇女积极参与家族内的文化教育,且教育内容多元化。魏晋南北朝的家学对后世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多见诸文字的家训,与这一社会动荡时期门阀士族为维护自己家族在风雨飘摇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自觉意识有关;也与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告诫子孙如何在黑暗混乱的时代安身立命、全身远祸有关。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也与这一时期家庭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世家大族为能使自己长期居于上品之位而寻求强强联姻,从而使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注重对妇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地主阶级分为士族和庶族两个阶层,士族包含门阀地主和寺院地主,庶族包含豪族地主和富商地主,通过对这几个地主阶层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不断加强、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影响深远,此历史阶段,门阀士族入仕途径的变迁记载了门阀制度的盛衰历程。"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是这段历史时期门阀士族进入仕途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两种入仕途径与门阀制度的盛衰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原先南迁的士族由于各种原因回归北方。这些北归士族在北朝的发展状况迥异。太原王氏与渤海刁氏北归后在北朝顺利发展,分别呈现出“中央化发展模式”与“土著化发展模式”。琅琊王氏却因为没有成功实现“中央化”.也没有完成“土著化”,因而在北朝迅速衰落了。  相似文献   

13.
崇重旧望是3—9世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有多种,但旧望世代拥有文化和人物上的优势及旧望名士在宗族乡党中所起的精神领袖作用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唐代崇重旧望的价值观更为发展,表现在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更为深广,如标榜郡望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仅限于士族阶层,至唐代则蔓延到全社会。郡望的内涵和功用有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由战国秦汉时期指“原籍的郡名”演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郡中显贵的士族”;由明确祖籍所出之基本功用发展为具有了区分士庶尊卑贵贱、维护门阀社会等级制度的礼的功用;至唐代,则蜕变为一种象征士族传统社会地位的文化符号,失去了礼的功用。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地记以州郡记为最多,而州郡记中近半者,是作者记载自己的家乡,且作者多为文化士族;这种状况既是当时门阀士族重郡望的表现之一,也是本土地域意识发展的结果。地域意识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心理认同,是人与地的一种自然情感。各地都有其地域性,或起因于自然条件,或因历史传统、社会条件而产生,亦源于其在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者。魏晋南北朝各地地记发展的不平衡,既反映了诸州地位与传统的不同,也反映出各地士人地位和心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与文化大融合的时期,讲求等级尊卑的传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士人婚姻关系与家族关系中的女性也深受这一切变化的影响。世人对这个时期中优秀女性的评定标准,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以及她们在婚姻关系中所处的地位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在儒家传统规矩条框中找到了能展现自我的自由空间,世家大族间利益斗争给她们创造了一个表现智慧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18.
魏晋玄学就是本体论哲学。本体论哲学是很高妙的抽象思辨,也可以说是纯粹理论思辨。魏晋士人对这种纯理论思辨的兴趣,更换了他们思维的帽子,对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巨大的影响。无论是艺术本体论、艺术风格论、艺术批评论、艺术创作论、艺术素养论、艺术介质论、艺术发展观、艺术价值论,还是艺术意象论,魏晋南北朝人和先秦两汉人都不一样,可以说先秦两汉人的艺术理论兴趣思考的焦点是艺术的社会性,而魏晋南北朝人的艺术理论兴趣的焦点是艺术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0.
略论魏晋时期的门第教育朱乐宁魏晋南北朝的世族,大都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文化是构成世族的一个必要条件,门阀士族非常重视自身(包括宗族和家庭)文化的建设。如沈约曾对人说:“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琅琊王氏)之盛者也。”①沈约把“爵位”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