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诗情画意入《草原》——我教《草原》片断成安县林里堡乡北鱼口学校王树兴《草原》是一篇文笔优美的短文,那天、那地、那小丘、那羊群等诸多异域风光,极易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在教文章第一段时,我做了如下的尝试:首先轻音乐导入新课。为了...  相似文献   

2.
1.范文引路欣赏美。学生学习语言是一个过程,从讲解范文到学生作文往往经过“模仿——变化——创造”的阶段。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抒情性文章,如老舍的《林海》、《草原》、《养花》等,可引导他们欣赏其中的美,并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篇真情实感的美文。题目可拟为《我的家乡》、《夏夜》等,把家乡的美用文字创造出来。 2.看图作文表现美。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看图,了解事物全貌后,重点深入细致地观察画面的重要情节,然后领会作者寓于画面的思想内容。作文也要求学生围绕画面中心来写。如看图作文《替军属张大爷扫…  相似文献   

3.
《草原》一文主要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这篇文章“景美人更美”。为了更生动、准确、衔接自然地使草原的美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紧紧扣住了“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一句进行诱导自学。  相似文献   

4.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根据文本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挖掘文本的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音乐、图画创设情境 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当我们把这些带到语文课堂上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上《草原》一课时,首先播放歌曲《天堂》,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感染,仿佛一下进入了那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另一位教师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内蒙,自然想到的是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草原,而要品味草原佳作,却也少不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草原》。当年,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该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该草原是内蒙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绿草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下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在那里,老舍先生感受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之大,之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品吧。一、开门见山,直叙胸臆,表达对草原的爱意  相似文献   

9.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是一篇情美兼具的散文,下面是我们讲读这篇散文时所做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供教学参考。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草原,作为伟大的自然景观,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或许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可新奇的,但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草原》摘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内蒙风光》。课文通过作者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三个特点:一是草原的景色很美。写了天空、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二是草原面积很宽广。主要是用具体的数字和行车的感受来体现的。三是草原人民很热情好  相似文献   

11.
教学《草原》(九册第十课),运用铺垫、比较和直观的方法,可以做到“少、精、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铺垫是写作的方法,教学中也可以运用.《草原》第一段着力描写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为表现生活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的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作了很好的铺垫。读完全文后,使人感到:草原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灵更美。自然地把环  相似文献   

12.
《大中专文苑》2014,(6):12-14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蒙古族。与两头乳白色蒙古牧羊犬相伴,在草原与乡村的接合部度过童年时代。出版长篇小说《黑焰》《鬼狗》《黑狗哈拉诺亥》,中短篇小说集《驯鹿之国》《狼獾河》《狼谷的孩子》,长篇开放式散文集《蒙古牧羊犬——王者的血脉》《生命的季节——二十四节气》等多部作品,获得过多种奖项,有多部作品译介到国外。  相似文献   

13.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草原》作为一篇独具魅力的散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叙事抒情性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为了有效突破《草原》的教学要点,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在还原再现中体悟景色之美;探寻密码,在对比辨析中体悟人情之美;联想实践,在情景交融中把握散文特质。  相似文献   

15.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造就了王实甫“文采派”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7.
《草原》(五年制第9册10课)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公社的见闻,赞美了草原的美丽景色,歌颂了汉、蒙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文章按照观察的顺序记叙:草原的景色、进入草原、接近公社、主客见面、联欢话别,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绝妙的连轴画卷。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的美令人赏心悦目。教学时,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佳作。本文笔调清新,情感浓郁,处处洋溢着文美、景美、情美。笔者以《草原》第一课时为例,设计了美育教学三步曲:爱美———审美———创美,带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一、激发爱美天性1.艺术渲染,唤醒好奇心《草原》第一课时的导入,教师先播放民歌:“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起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学生沉浸于音乐的熏陶之中。然后,让学生猜猜这是哪族民歌,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2.情境展示,引寻求知欲随后播放录像,把已略显兴奋的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  相似文献   

19.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20.
指导理清段落结构层次,画表帮学生建立记忆支撑点.如在教割《草原》第一段,先让学生自由读,初步感受草原景色美丽,再指导学生分层,然后画表,进一步弄清作者是怎样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草原风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