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海外英语》2013,(2):52-53
散文以其形式自由、意象丰富、情景交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正因其独特性,所以散文翻译“无字字对译之必要”,得“意”忘“形”的译文反而更美。品读周领顺教授的《散文英译过程》,感其说理之精辟和自创散文之优美。  相似文献   

2.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是一篇情美兼具的散文,下面是我们讲读这篇散文时所做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供教学参考。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草原,作为伟大的自然景观,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或许不以为然,没有什么可新奇的,但  相似文献   

3.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一组游记散文(合称《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些游记散文刻画细致,形神毕备,情景交融,立意深远,是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小石潭记》文辞简约,文笔隽美,意境清新,写景生动如画,寄情画景之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永州八记》中翘楚之作。其艺术特色,可简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宋人杨万里所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被苏教版教材编选入五年级下册,以形象而简洁的文字展现杭州西湖别致的夏日之景。整篇诗歌,诗人景物选择精当、结构设置精妙,语言斟酌更是别具匠心。教学这首诗,教师应该紧扣诗句语言,引领学生体悟蕴藏在诗歌中的独特之美。提出要辨析想象,感知红绿相间的景色之美;整合对比,感知不同寻常的别样之美;拓展资料,感知情景交融的祝福之美;另辟蹊径,感受挽留友人的含蓄之美,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表达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荷塘月色》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足见《再别康桥》与《荷塘月色》之重要。有趣的是,《再别康桥》以"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之"三美"著称,而《荷塘月色》则以"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之"三美"闻名于世,二者一诗歌一散文,可谓教材中的极品。更令人称奇的是,二者在用词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其中的"悄悄"和"轻轻"就是典型范例,颇有意味。《再别康桥》中的"轻轻""悄悄"分别出现在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采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情景交融的环境美 ,故语文教学有着实施审美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散文《春》、诗歌《沁园春·雪》、文言文《为学》等许多篇目都是审美教育的佳作范文。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祖国的山河之美 ,有的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人生之美 ,有的蕴含了人生的奋斗之美。总之“美”在语文教材中处处显现 ,因而我们要通过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以课文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9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 ,…  相似文献   

8.
阳光容器     
在中国当代散文诸家中,周涛是"西部自然的歌者"。他的作品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想象奇特,笔势跌宕,语句密集,情感充沛。从题材上看,周涛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借对博大而广漠的边疆自然山水的描述,揭示民族丰富的自然史和心灵史,代表性的作品有《游牧长城》《山河判断》《天似穹庐》等;其二是大量的"动物散文",苍鹰、鹞子、红嘴鸦、牛、狼、狐狸……在作品中昭示着各自的生命哲学,这类散文以《巩乃斯的马》《逃跑的火焰》等为代表。周涛提倡"以诗为文",他的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在周涛看来,散文写作是"展现一个人内心的风景","我怎么想怎么写,我表达我自己,不照别人书上的模式"。他对土地的眷恋,对山川的热爱,对苍穹的赤诚,都张扬着极强的个性色彩。他不喜欢委婉而喜欢直率,不追求精雕细刻而追求浑然天成,不热衷于和风细雨而热衷于大刀阔斧。所以,在周涛的散文中,总是充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强悍而诗性的美。周涛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有《巩乃斯的马》《过河》等。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阳光容器》。这篇散文在奇异而绵密的叙述中,呈现出西部草原的独特风物与生命和谐之美,其淳朴清澈之姿令我们读之难忘。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来了解即景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作者选择并精心描绘"荷塘"、"月色"这些"景(形)",正是作者本身"情(神)"的"物化",景赋于情,情润泽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1.
《庄子》散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金圣叹称之为“天下奇书”,闻一多先生称之为“干真万真的文学”。《庄子》散文究竟美在何处?清末评论家刘熙载曾用一个“飞”字来形容,可谓得《庄子》散文的神韵。他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耶?”《庄子》散文正是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既断而续,既续又断,其间留下了许多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揣摩,去欣赏他那诡奇的风格,去体悟他那玄妙的思想。 想象的奇特,思维的跃动,思想的玄妙使《庄子》散文在行文上形成三个明显的特点:意象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席勒说过 :“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 ,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分析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美丽的大榕树》这一类优美散文时 ,都是尽力将课文中描绘的美景用精炼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去感知这些美景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感性美”。例如我在分析《草原》中草原美景时 ,首先 ,从方位角度看草原 :远景———一望无际的草原 ,哪里都是绿的 ;稍近———像小丘似的蒙古包 ;近…  相似文献   

13.
刘柏春 《考试周刊》2011,(75):51-52
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说明散文教学必须通过抓文字之眼、作者之眼、读者之眼,来品味散文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6):7-8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重技巧轻文本的现象。散文可以解心灵之"渴",而要饮到这"甘泉",必须下一番工夫阅读。为此,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一重视阅读教学,重视语感的培养;二重视文本的研读,重在"贵在有我"的体悟;三关注"生活"之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是一篇寓深刻时代主题于细致场面描写的情景交融的散文。笔者反复品读以后,发现课文特色体现在"三美",即语言美、旋律美和意蕴美。一、语言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形式《灰椋鸟》一文极讲究炼字,使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注重以修辞入文,呈现出清新、活泼、流畅的语言风格。1.准确传神的动词。"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自然段不仅从视觉上展示灰椋鸟飞入刺槐林速度缓慢,动作优美齐的  相似文献   

16.
《月夜》是韩少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性散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充满诗意的月夜,同时不乏哲理思辨性。在开发其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领略月夜魅力,体悟情感与哲思""沉入文本,感受诗意语言"两大解读方向。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在文章中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艺术构思、独特细腻的语言魅力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崇高地位。如果将现当代散文当成一座大花园,那么朱先生的文章可堪大花园中最耀眼夺目的一簇鲜花,而《荷塘月色》可谓是里中“花魁”。朱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可堪情感真挚.构思纤妙之精品。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是一篇语言华丽、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教学中,笔者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体味这种“美”,感知草塘之“可爱”,学生都不禁为之而陶醉。此时,笔者趁势提出让他们考虑一下,作者去“草塘”的时间。不知是出乎他们的预料,还是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未明确说出作者去“草塘”的时间,时间相对来讲比较“模糊”,但从景色的描写和语言  相似文献   

20.
写景类文本的语言和意境都是美的。教师可从"文本之美"的视角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在赏析洞察中体悟灵动之美;紧扣重点,在品析核心中品味奇特之美;设置情境,在形象描述中发现意境之美;表情达意,在想象拓展中表达壮观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