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授《〈指南录〉后序》一课时,做了一次测试,让学生笔译“都督诸路军马”一句。结果全班67人中无一人对“路”做明确解释,都直接译成“统一指挥各路军马”。  相似文献   

2.
《指南录后序》中的“都督诸路军马”许多人理解为“统领各路军队”。其实,除此意义之外,“都督诸路军马”还是宋代官职名称,不常置,常由宰相、枢密使兼任。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都督诸路军马”应为官职名称。  相似文献   

3.
我在60年代教学《(指南录)后序》一文的时候,就发现“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似乎有问题,曾经写过一文,作为附录,收在我1983年出版的《指南录》(注释本)之后。拙注印数寥寥,流布不广,真有“知音稀,弦断有谁听”的感慨。现在我愿试谈此句的释意,并向《“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辨证》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7.3)的作者陆精康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4.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除即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擢即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过举,擢之乎宾客  相似文献   

5.
《(指南录)后序》开头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教参”将“都督诸路军马”当成一个动宾短语,解释为“统一指挥各路兵马”。笔认为,这样解释不妥。  相似文献   

6.
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列举了十八种死里逃生的险情,其中在高邮遇上四次,一是“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陷死”,课本注为“陷于死的境地”,教参译为“陷于(绝境)死”。意思都比较含混。而其它三次,或是遇逻者“无所逃死”,或是“几以捕系死”,或是“几邂逅死”,意思则比较明确;从语言  相似文献   

7.
《〈指南录〉后序》注释商榷湖北十堰市令坚《〈指南录〉后序》一文在“不幸吕师益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句下注解:“[吕师盂]南宋叛将吕文焕之侄,任兵部侍郎,暗通元军。[贾余庆]南宋的右丞相,充任祈请使至元军。他和昌师益...  相似文献   

8.
宋代文天祥的诗集《指南录》及其《后序》,充满爱国正气,历久传诵不衰。关于诗集编辑成书的年代以及《后序》的写作时间,研究专家均认为在宋端宗景炎元年五月,即公元一二七六年六月。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中册收《指南录后序》,在“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之后写道:“记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又,杨德恩编的《文天祥年谱》第273页,  相似文献   

9.
“高沙”辨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有一段文字,述其自高邮东行历程: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引文中诸多地名,皆在今江苏北部。南宋末隶属准南东路。惟“高沙”一地,一般历史地理著作失载,遂引发了一些不同说法。对文天祥抵海陵后情形,《教参》之译文如下:到了泰州,往高沙去,常常担心白白地死掉。照这一说法,似乎海陵。海安问,有一被称作“高沙”的地方,文天祥一行曾从海陵启程潜…  相似文献   

10.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一文,列被驱北上、脱险南归所历十八种死境,读之令人感慨万端,唏嘘不已。惜乎囿于序言体裁,作者不可能详述历险细节,课文注释亦难详相关史事。所幸《指南录》等诗集诗文互证,留下了作者所历死境之翔实史料。今从《文天祥全集》(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下引文字凡出该书仅注篇名)等史籍中钩稽相关史事,与《后序》文字对读,对弄清文天祥“及于死者不知其几”之具体情形,或有裨益。 一、诋大酋:“狼心那顾歃铜盘,舌在纵横击可汗。”(《纪事》)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中,第十九课课文《〈指南录〉后序》中“呜呼!死生,昼夜事也”一句注解为“死生是早晚的事情,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笔者认为这是一则误注。文天祥把自己在1276年出使北营逃归福建过程中所写的诗编辑成集,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为《指南录》,诗集有前后两序。在《后序》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  相似文献   

12.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他自编的诗集《指南录》所写的一篇序言。这篇序言记叙了他奉命出使元营后逃脱南归历经艰险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他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和忠贞不屈、生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指南录后序》全文共有七段:前三段自叙出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增加了原来人教版删节的部分,即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段是全文情感抒发的高潮和主题的升华,我们可借此以管窥作者文天祥的整个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以苏教版《〈指南录〉后序》补充部分为分析对象,从“愧”与“无愧”两个角度,来探究文天祥的思想和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文备课,我认为首先应该熟悉课文及共有关部分,如注释、练习等,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参考资料,否则,就会按本宣科,深入不下去。《指南录后序》(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有“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至海陵,如高沙”这样的句子。共中“如”字怎么解释?参考资  相似文献   

15.
《<指南录>后序》中“今存其本不忍废”的“今”字应作何解,课本未作注释。不少注本对“今存其本不忍废”这句话作了意译,一般都译为“现直(或直到现在)保存着这些稿本舍不得抛弃掉”,“今”字被解作“现在”、“今天”。这样理解,我以为不确。其一,从“今”字的本义看,《康熙字典》对“今”的注释是:今,《说文》,是时也。《中华大字典》对“今”的解释有两个义项,一为“是时也”,一为“犹即”也。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孜孜于某一境界的追求时,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番奇光异彩我在教学《(指南录)后序》~文第四段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相”字是古文中词性变化较多的一个词。部编中学语文课本五十五篇文言文中,“相”一共出现七十九次。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用作名词的有二十一处。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②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  相似文献   

18.
“都督诸路军马”正解内蒙古通辽市职教中心孙培民们指南录)后序》中“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人教社《教学参考书》将“都督诸路军马”译为“统一指挥各路兵马”(第173页)。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都督诸路军马”是官名。《宋史·职官志》...  相似文献   

19.
《<指南录>后序》中“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死生,昼夜事也”两句,课本注释分别为:“利害,指个人安危”;“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作为意译大体上虽讲得过去,却是不大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天台”音义辨湖南沅陵四中张永扬“天台”一词,在高中文言教材中曾先后出现过两次:一次见于第四册《〈指南录〉后序》:“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另一次见于第六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天台”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