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不断强调优质教师的重要性,1200多所综合大学担负着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使命。目前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还不能适应当前标准本位的基础教育现实。因而,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提出了5个方面的改革建议,包括:大学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聚焦于学生成就;5年制教师教育项目制度化;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积极推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面对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下降双重困局,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遭受自创建以来的最大危机,教师教育培养质量低劣,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大学教育学院强调学术性而忽视专业性等。同时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模式受到美国教师教育解制运动的抨击,美国教师教育重心下移也弱化大学本位教师教育合理性。美国大学教育学院通过提倡合作理念,走向专业学院,重建教育教学知识基础,整合教师教育课程等措施来化解教师教育危机。  相似文献   

3.
周钧 《教育学报》2006,2(2):91-96
文章对美国社会学者大卫·拉伯雷的《教育学院之困境》进行了评价。该书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教育学院特别是教师教育处于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底层的原因,探讨了当今美国大学教育学院的结构性特征和教育学院教授的地位,认为教育学院既不会给美国教育带来危害,也没有给美国教育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以下简称PDS)是美国教师教育为摆脱教师专业化困境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是由中小学校和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创建的一种"新型学校"。专业发展学校的宗旨是为教师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氛围与场景,为职前和在职教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台湾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运动的三个阶段:1970年代能力本位的理论研究、1980年代的试验推展阶段以及1990年代的融入多元化格局时期,归纳了台湾在借鉴美国能力本位教师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能力本位教师教育对台湾教师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师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学专业领域较为活跃的四种教师教育思潮(反思或行动研究本位、标准本位、社会正义取向、当代常识取向)对美国教师教育的政策、制度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美国教师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师教育制度和实践背后所蕴含的那些基于建构的专业特性,为发展和丰富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提供借鉴与警示.  相似文献   

8.
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是国家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张家口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四年来,承载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职能,教师教育改革明确了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归属,建构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训实践体系,凸显了教师教育学院模式的课程建设、科研引领和服务基层等优势,但也面临部分困境特别是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受到猛烈的抨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改革的尝试。本文勾勒了"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对"新时代教师计划"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如重视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强调教育与文理学院的合作,以及关于教学是通过学术性教授的临床实践专业的主张和做法作了介绍。文章最后分析了该改革计划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了"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质量认证框架下的美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0):21-26,43
开放性、多样性是其美国教师教育的两大特点.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互协调、有机配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中教师教育质量认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全美教育学院质量认证理事会的认证框架为线索,探讨了美国教育学院质量认证目的、认证标准框架、认证程序及其与教师教育政策决策部门、教育学院(系)和教育研究及学科专业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教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及进一步的思考将为我国教师教育转型以及建立开放式、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