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结合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有关《孙子兵法》佚篇、佚文等典籍,对《史记.孙武列传》主体材料孙武宫廷"勒兵斩美"的来源作了探讨。认为该材料来源于简本《孙子兵法》之《见吴王》,同时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对孙武记载的可靠性以及《孙武列传》的文学性渊源。  相似文献   

2.
陈欢 《初中生辅导》2023,(Z1):35-36
<正>《孙子兵法》是一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兵学杰作。从宋朝开始,《孙子兵法》的作者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孙武所作,有人则认为是孙膑所作,甚至有人把这两个人混为一谈。好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考古挖掘出的竹简中,揭开了《孙子兵法》作者的千年之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各有其书。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兵家中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孙子”:春秋时期,见吴王阖闾的“孙子”名曰孙武;孙武逝世后百余年的战国时期,齐国将军田忌向齐威王引荐的另一位“孙子”名曰孙膑。而《孙子兵法》正是春秋时期孙武所作。  相似文献   

3.
史苑采撷     
孙武为什么从齐国出走兵圣孙武当年究竟为什么从他的故乡出走,投奔吴国为将,一直是个历史之谜。马良民在《孙子学刊》1993半2期年所发《孙武家世质疑》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新的探索,他认为孙武的祖父孙书并不是古籍中所见的陈书,齐国的孙氏与陈(田)氏是没有关系的,而很可能是某代齐公的后裔。象孙武这样一位思想进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很难被没落保守的  相似文献   

4.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据说他的前代本是田氏(即陈氏)家族,赐姓孙氏。鲍、高、国三氏代表齐国统治集团内的保守复辟势力向田氏进步势力进攻,孙武在齐国立不住足,因此奔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孙武在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入吴;阖闾接受他,并任用为将,是由于伍子胥的推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今本《孙子》十三篇,孙武入吴前已经写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比孔丘徒子徒孙炮制的《论语》几乎要早一个世纪(《论浯》公元前428年以后出笼,见章炳麟《左氏疑义答问》卷一)。  相似文献   

5.
《左传》未提到孙武,《史记》虽为孙武立传,但语焉不详。魏武帝为《孙子兵法》作序,对孙武的身世也没有多说几句。以后《新唐书》、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孙武的世系虽多说了几句,但也没有展开论述。由于资料缺乏,历来对孙武世系的研究都比较粗疏,甚至多有混乱、谬误之处。今据《左传》、《史记》以及散佚于古籍的零星资料,对孙武世系作如下论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  相似文献   

6.
临沂银雀山汉简《吴问》记载了孙武根据晋国六卿自定地亩的大小,收取赋税的轻重,预言其败亡先后,劝谏吴王厚爱其民的史事,表现了孙武以民为本的军事思想。这与孙武后来谏阻吴王“民劳,未可”,暂时不要攻楚入郢和六年后“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的做法,以及《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惟民是保”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孙武在军事上以民为本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武,字长卿,通常都说春秋末期齐国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但《吴越春秋》却说:“孙子者,名武,吴人也。”《东周列国志》也说孙武是吴人。当然《东周列国志》是小说,所言不足为据,但今人也有持“孙武为春秋末期吴国人”看法的。有人在三十年代初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撰文说:“《吴越春秋》以武为吴人者,误矣。”说孙武是齐国人,这并没有错;说孙武是吴国人,确实有误,但也有其因由。如果循着历史的轨迹去寻找,我们可以更确  相似文献   

8.
穹窿访兵圣     
据说,闻名于世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苏州西面的穹窿山完成的。所以一到苏州,我就怀着敬仰之情,踏上了寻访孙武故地的旅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我国春秋末期孙武所著,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重视和推崇。曹操称赞此书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曾断言:“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毛主席也称赞孙武为古代大军事家。在国际上,它也享有“世界第一兵书”和“东方兵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有名的古军事著作,相传为春秋时吴孙武所著。《史记》言孙武后百余年有孙膑者,乃孙武之后世子孙,亦有兵法传世。但《孙膑兵法》早已失传,于是后世对孙武和孙膑是否都有兵法传世的问题,乃至对古代是否真有两位姓孙的著名军事家的问题(即是否真有孙武其人的问题),存有种种争论。 1972年,在发掘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早期墓葬时,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残简,才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上述疑案,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孙膑兵  相似文献   

11.
本期封底刊登的图片是“兵圣孙武”塑像近景。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思想家,被誉为“兵学鼻祖”和“兵圣”,他所撰著的著名兵书《孙子兵法》几千年来在国内外都产生厂巨大的影响,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近年随着“孙子热”的兴起和对《孙子兵法》及其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孙武的故里在何处的问题也引起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学术界的重视,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孙武故里山东惠民县说”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说法之一。“兵圣孙武”塑像就是在持“惠民说”的部分军、地学者倡议下,于1991年5月5日在山东省惠民县县城文化区内建造落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孙武为吴将及其著作辨述《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一部兵书,也是世界最早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孙武,孙武为春秋末期吴国人,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初,约与孔丘同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似文献   

13.
孙武、联膑与《武经》──羲黄文化史话之五李捷孙武,大约生于孔子时代。孙膑,晚于孙武约百年。孙武的《孙子兵法》,以精辟的军事辩证思辨,征服了许多军事家、哲学家,后来又被孙膑继承,并发扬光大。这在文化史上,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研究羲黄文化,其中也应研究孙...  相似文献   

14.
<正>孙子,包括了孙武和孙膑,主要是指孙武,因而《孙子兵法》,是指孙武所著的兵法。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  相似文献   

15.
小卯 《中学生读写》2010,(9):119-119
三十六计走为上。——《孙子兵法》孙武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孙武说:走为上是我的最后一计。孙武说:如果我的三十六计无效,则此题无解。孙武很聪明,当无计可施,当穷途末路。他给自己留了退路——走。我们要不要和孙武一样——打不过就跑?  相似文献   

16.
对“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的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求证。《孙子兵法》十三篇,撰著在吴国,问世在吴国,离不开吴国的国情和吴地文化特征。孙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以书干阖闾……庶必见用”,显示吴文化属性的特征。为适合吴国的强国称霸需要提出“进攻战略”、“攻心战术”、“诡诈战法”等新的战略思想,体现吴国军事文化特征。在兵法各篇中较多反映吴国地形地貌,充分显示江南自然环境特色。吴国军队编制以及寿梦时“吴始益大,称王”和“专诸之勇”都翔实应用在孙子战略谋语中。研究《孙子兵法》与吴文化,就能深入了解孙子著述原意及《孙子兵法》的精髓和真谛。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的两座高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二人相差180年左右。孙膑对孙武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治军、作战、后勤、地理等各个方面,其军事思想的发展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关于制胜因素,他提出了"义"胜的观点,树立起正义战争必胜的理论;关于战争的根源,他明确指出利益的争夺是导致战争产生的原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孙膑"以战迎战""以战止战"的观点较之孙武的"慎战"思想前进了一大步;关于战争的制胜条件,孙膑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理论,看到了战争潜力、民心向背、军事力量、军事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讨论了孙武未曾涉及的战争控制问题,反对"数战",认为"利胜者辱"。孙武及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和"武经冠冕",孙膑则不愧为兵学亚圣。  相似文献   

18.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唐宋人著述中有关孙武世系的记述基本正确:陈(田)完—田稚孟夷—田湣孟庄—田文子须无—田桓子无宇—孙书(齐景公赐姓)—孙凭—孙武,正确理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关于孙书的表述是解决孙武世系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孙书被齐景公"赐姓封采"是乐安孙氏的得姓之源。  相似文献   

19.
兵法是艺术。《孙子兵法》作为兵法经典,也是兵法艺术美的代表,对中国古典美学具有突出的贡献。从兵法是艺术、孙武的诗人气质、孙武的审美理想、读《孙子兵法》是审美享受等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滨州师专学报》2013,(2):57-57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