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3年生长白落叶松单亲本子代测定林的17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各家系生长性状间正相关极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入选率为30%时,胸径、树高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7.99%、6.30%和18.49%。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兼顾树高、胸径,选出优良家系5个,材积生长量高出对照11.29%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红皮云杉12a生(包括苗期)20个家系和1个对照(21个处理)作为子代测定林,测定其生长量,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差异极显著,存在丰富变异,树高、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86%、0.78%,以这两个性状作为优良家系选择指标,按入选率10%计算,可选2个最优家系,其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13.27%、20.74%。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0年生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遗传力和遗传增益估算等方法,对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Ⅰ组16个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进行分析,共选出优良家系8个,选出最优家系3个.为初级种子园改良性疏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第二代优树选择以及建立第二代种子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30a生兴安落叶松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开展生长性状的家系选择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从3个子代测定林中的48个家系中共选出优良家系23个,选出最优家系4个.通过子代测定,探讨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初级种子园改良性疏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第二代优树选择以及建立第二代种子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进行3种樟科树种(闽楠、红楠、黄枝润楠)与杉木萌芽林混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杉木萌芽林混交的3种樟科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保存株数未达到显著差异;而混交林的萌芽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株数和林分蓄积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到9a生阶段,胸径、树高都是闽楠生长最快,黄枝润楠次之,最差的是红楠.闽楠最适宜当地用来改造杉木萌芽林,同时是培养珍稀樟科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种间生长量存在差异,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分家系都要比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组径生长量大。通过对12a生落叶松杂种子代测定林1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及立木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基本呈正态分布,且家系间及家系内均存在较丰富变异。筛选出的5个家系(日3×兴2、兴7×日77-2、日5×长77-3、日5×长78-3、日3×兴9)表现优良,其中,日3×兴2的树高生长遗传力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牡1号杨不同区域栽培试验,评价其生长性状和抗性性状,中牡1号杨不同地点不同林龄材积生长量较小黑杨提高32.43%~150.46%。中牡1号杨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4~9年;材积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9~15年,根据生长曲线变化趋势,估计18年左右达到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测样地的树高分布综合分析了林分树高结构规律,树高与胸径、树高分布与直径分布等关系。对于同龄纯林,林分平均高或优势木高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编制地位级或地位指数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集山杨大小兴安岭分布区内5个种源120份材料,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林业局进行种源试验,并进行生长与形质因子的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种源树高、胸径和侧枝粗等生长性状和通直度,自然整枝能力和树皮特征等形质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初步选出适合黑龙江省伊春市营造山杨用材林的3个最佳种源。本试验将优化伊春地区山杨基因资源,使之得到保存与利用,为伊春地区提供速生、材质优良的山杨木材,提高林地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间伐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实施4种处理:施氮肥(施纯氮250kg/hm2)、施氮磷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施氮磷钾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纯钾30kg/hm2)和对照(不施肥),研究施肥后不同时期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的关系,评价落叶松冠长率对间伐后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后不同时期落叶松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施肥3年后、4年后、5年后的冠长率(冠长/树高)分别为0.1899—0.2030(平均为0.1986)、0.2282—0.2642(平均为0.2428)、0.2851—0.2976(平均为0.2920),低于对照林分相同时期的冠长率(3年后:0.2010;4年后:0.2822;5年后:0.3006).施肥能够缓慢促进间伐后落叶松的冠幅和冠长的增长,施肥对落叶松树干生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多来自于施肥后针叶的高效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由雌配子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和二倍体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北京8家苗圃的试验林选取8个三倍体毛白杨新无性系和2个二倍体对照系进行了前期生长期内的树高、地径、胸径、叶长、叶宽和叶厚生长特性的测定,并且测定了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不同CO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1)4月底到5月底期间为本次试验中的毛白杨新无性系和二倍体无性系的缓慢生长期;2)在雌配子染色体加倍的三倍体无性系中,401生长性状和光合特性显著优于其他无性系和二倍体,是毛白杨新无性系中表现最优异的无性系;3)雌配子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三倍体无性系在多个性状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不是所有三倍体无性系都优于二倍体对照系.  相似文献   

12.
红松生长与其周围阔叶树的胸径及间距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控林分阔叶树种的密度和郁闭度,并对不同年龄段的红松人工林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使红松人工林从幼年到成年生长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理想的生态位,揭示出在阔叶树胸径基本相同时,树高与阔叶树的距离成正相关,总体上随着与阔叶树间距的增大而增高的规律,最终实现红松果材兼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未来降水增加条件下荒漠植物白刺光合作用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和适应。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对照、自然降水基础上分别增加年平均降水量(145 mm)的25%、50%、75%和100%。对2010年生长季白刺叶片光合速率、叶周气温、清晨叶水势、土壤含水量等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刺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周气温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人工增雨处理后拟合曲线顶点左右平移。与对照相比,25%和5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顶点左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29.31 ℃)分别降低0.44和0.74 ℃;75%和100%增雨处理样地的拟合曲线大幅度右移,顶点对应的叶周气温较对照样地分别升高2.26和6.02 ℃左右。人工模拟增雨改变了白刺光合作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作者与中国林科院合作进行银白杨×新疆杨有性杂交育种试验选育出适应平泉县栽培的银×新 2 73 ,银×新 95 ,银×新 3 3 4,银×新 1 87四种白杨杂交新品种 ,试验结果表明四品种树高胸径均极显著地高于该县栽培的白杨品种新疆杨 ,也优于主栽的北京杨  相似文献   

15.
贯穿空洞材按习惯的检量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在材积和售价方面却存在较大出入。介绍了此类木材的正确检量方法,并对材积和售价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对柳桉9个种源72个家系的速生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形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柳桉家系间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间生长差异呈现不规律性,但重复间和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其较好改良途径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扩繁;柳桉具有速生、主干通直、少有分叉、自然整枝好等特点,是一个优良商品用材树种,但对立地条件较为敏感,在造林时应十分注重林地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防治五味子白粉病的农药种类和最佳浓度进行筛选,并对防治后,药剂对植物叶片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阿米西达(250g/L醚菌酯悬浮剂)和多抗霉素(13%水剂)可以有效防治五味子白粉病,其中阿米西达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82%,而1000倍液和多抗霉素800倍液的防效也达到了80%以上;阿米西达和多抗霉素用药后均可导致五味子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CAT酶和POD酶活性降低,在用药30d后,叶片生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而多抗霉素处理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同对照相比,有所增加,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内容,在全面测试了前来参加中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的101名男皮划艇运动员和51名女皮划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对所获数据(直接测试指标30个,派生指标12个)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然后通过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对照比较,找出了皮划艇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粗壮程度及其代表指标和最能体现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特征的十项指标,为皮划艇专项运动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林分蓄积量是森林调查的重要指标,一元立木材积表是目前林分蓄积量调查的常用数表,经上甘岭、友好两局的实际材料对比,材积表材积偏高是林分调查蓄积量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析和比较现有四种原木材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探讨原木材积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制订和完善我国原木材积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