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明仁 《内江科技》2011,32(6):108-108
目的:了解人类输目的,了解人类输血史,明确方法、技术应用与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搜集2004-2010年内江市中心血站98343份检验样本资料,采输血主要方法与技术应用回顾与现代采输血方法与技术应用分析;结果:无偿献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血源质量,新方法与技术应用,使当今的临床输血进入到高科技、高真对性、高安全性的成分输血阶段,血液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正在进一步提高;讨论:虽然输血方法与技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血液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保障,然而血型系统、血液的致敏性和检测试剂的精度与灵敏度以及病原体的初筛等,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 1 996年 5月到 2 0 0 0年 5月 ,我们在 1 0 0例骨科手术中以分离出血浆后的浓缩红细胞 (RCC)代替全血 ,取得满意的效果 ,病人无不良输血反应 ,切口愈合良好。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治疗对象1 0 0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病人 ,年龄 1 5~ 6 5岁 ;男 5 9例 ,女 41例。1 .2 浓缩红细胞由内蒙古血液中心提供 ,每 2 0 0 ml全血制备为1单位。1 .3 方法手术中失血量大于 80 0 ml的病人 ,若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即可用胶体液或晶体液维持血容量 ,失血量在 80 0 ml以上的病人输入浓缩红细胞 ,必要时可给予适量全血 ,根据出血情况 ,一般输注 4单位…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多为脑部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血流缓慢或血液成份改变和粘度增加而形成血栓并致脑血管发生闭塞。应用氦氖激光在血管内直接照射血液,有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性质,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能力和红细胞聚集能力,以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使血液凝固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吴楚绶 《科技通报》1996,12(3):176-179
为探讨力平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选择了46例高脂血症及/或各类心脏病患者,服力平脂胶囊0.1,TiD,连服二月为一疗程(治疗组),选择23例高脂血症及/或各类心脏病患者,服金水宝胶囊0.99,Tid,连服二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对比观察对不同性别病人的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粘度(从高切到低切)的影响,发现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的改变差异不显著,全血比粘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岳海侠  李程秀 《内江科技》2011,32(6):21+13-21,13
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对老年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名中老年妇女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6个月的八段锦锻炼,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实验前后均进行血流变学指标检查,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也降低明显(P<0.05,P<0.01)。结论:八段锦锻炼锻炼对中老年妇女的血液流变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每天,世界上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输血,但我们知道,血是不能随便"乱输"的。人类的血型有四种——A型、B型、AB型和O型,每种血型的红细胞表面都有各自独特的糖链抗原,而不同抗原之间的差异会触发免疫反应。比如,为一个A型血的人注入B型血,A型血的抗原会视不同抗原的B型红细胞为外来入侵者,人体的免疫系统马上会使血液凝结成块。O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医疗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目前已在临床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输血疗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输血能够救命、治病,但要杜绝经输血传播疾病,就需要采供血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因此,输血的原则是保证安全、有效,其中安全居首位。输血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措施如下:1、严格筛选献血者和供血者(1)、落实《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高血液质量。无偿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好,大多数不隐瞒病史,人员流动少,有利于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血液是指在血管内及心脏中流动的红色不透明液体。它是由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两部分组成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无形成分为含有各种蛋白、电解质、激素、维生素等的血浆。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二氧化碳及营养物质,此外还兼具免疫功能、凝固功能以及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血型小知识     
《科学生活》2013,(1):32-32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不下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输血有望不分血型输血时血型互相排斤的现象可望改变,不分血型直接输血将成为现实。被命名为“无血型病毒灭活冻干(或冰冻)人血浆”,可以不分血型,直接输血;血液经过消毒,可有效防止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贮藏,可冻干,在常温下能保存3至5年,便于储存、运输;凝血因子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长,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主要归因于成年女人在青春期每月来一次月经有一定量的失血所致。而男人却没有这一生理失血现象。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它为机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营养和排除废物,担负着机体部分新陈代谢的任务。红细胞的正常寿命为120天,它是一个逐渐衰亡的过程。男人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自然衰亡,而女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在每次月经失血后,由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部分更新一次。这样,女人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的数量相对男人就较小。因此,可以说女人的新陈代谢比男人的旺盛。此外,月经后血液中的…  相似文献   

12.
血液化学     
跑过医院的人大概都知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即红血球)、白细胞(即白血球)和血小板,因为大夫常常把它们的数量当作判断病症的资料之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成分悬浮在血浆中,血浆是血液的主要部分。稍懂医道的人也许知道血液还含有氮、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但是这并不是血液的全部成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重视。各级采供血机构的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规化与法制化的轨道。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将是血站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抓好血库管理工作即是血站实现全面发展和安全输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就自贡市中心血站血库的工作职能和服务职能等方面,探讨血库管理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何广胜,医学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199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2003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工作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医院。我们都会有不小心受伤流血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它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有伺功能?白血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血液科专家何广胜,将为我们揭开血液的奥秘。访谈人:我们都知道,血液是在血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血液是一种什么样的液体?何广胜: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不透明,呈红色,它主要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4种成分。从相互比例上来说,正常血液中,大概每600个红细胞,就对应1个白细胞和  相似文献   

15.
群勇 《西藏科技》2015,(2):53-54
目的了解高原(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探讨符合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有效的治疗方案,了解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方法文章对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1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病区收治的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0例病例和20例平原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静脉血常规参数治疗前、治疗后对比。结果文章3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病因以异常产为主,缺氧为诱发因素;临床以发绀、呼吸急促、面色紫红、易激惹、呼吸暂停、症状重为主要特征。其次是心音低钝、原始反射弱、心电图异常6例、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均0.01、治疗前与对照组除了外周血常规HCT P0.01、P值均在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各组P值0.0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注重临床特征,建议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检测血液中可首选外周血常规检测,可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首选生理盐水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血管中奔流的红细胞是血液最主要的构成,它占全部血液量的50%左右。所以,当这些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使得血液成为红色的了。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叫血红蛋白的物质。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结合蛋白质,由球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中关键部分是能够携带氧分子的含铁血红素。红细胞的颜色因含氧量不同而稍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从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均进行血型抗原检测,其中,对照组采用盐水凝集法,观察组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对比两组正向定型、反向定型符合率和患者血液检查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正、反向定型符合率,实验组(96. 00%,92. 00%)高于对照组(76. 00%,80. 00%),两组符合率差异明显(P 0. 05),而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后,仅有1例(1. 00%)在交叉配血后出现血型不符问题。结论对输血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进行血型检测,可提升检测准确定,利于降低配血输血不符合问题,对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掌握健康熊的血液生理指标,对熊的保护利用人工养殖和各种疾病的防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人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保护野生熊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试验利用VS2000动物血液分析仪对30份黑熊血液(15份健康未采胆熊,15份外观健康的采胆熊)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分别与延边州地区的健康黑熊的血液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因素。为延边州地区人工养殖熊提供更多更有用的实验指标和理论依据,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区,正式挂牌于2005年6月,是我国最后一个成立的省级血液中心。目前向拉萨市区除西藏军区总医院以外的共计23家医疗机构提供临床用血[2]。每年临床供血量平均约1吨左右。目的为了解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血液使用率,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血液浪费,浅谈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论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自2008年至2013年采集全血27907袋,报废血液3184袋,报废率占11.4%。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传播疾病检测阳性或检测结果可疑;其次过期报废和其它报废原因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14,(8):52-52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生活常识.近日,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让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如此一来,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意味着,不匹配血型之间的输血受血将成为可能.原来,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临床输血特别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