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缺失,认证体系不健全,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向不明。本文阐述了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并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出发,提出了构建“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体系的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中国话语权的职业教育专业术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育部出台了系列文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对实施培养专业认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善认证评价标准、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组建教学团队、深化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健全培养培训体系等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进行全方位规划,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1995年,原国家教委首次提出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后相继出台了15部政策文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规范。但这些政策本身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双师型”教师标准界定不清、“双师”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缺乏等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应从政策角度确立“双师”教师的标准。进而建立“双师’’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健全“双师”教师的培训培养体制,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体现,尤其对于司法誓官高职院校而言,法律的严谨性要求教师队伍的高水平和高示范性,所以建立完备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探索了认证体系和评聘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从先进的指标认证体系出发,建立其多层次的制度管理体系,建立起有着双向评价的认证标准,实现教师能力评定与认证的规范性标准建立的具体对策,为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强调从实际出发,建立技工院校教师及“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是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湖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琼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52-54
制度建设不完善,来源渠道单一,竞争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不健全是当前湖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主要问题。建议制定“双师型”师资建设整体规划,构建相关资格认证体系,并从编制政策、来源渠道、培训体系、评审标准等角度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是应用型高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题中之义。当前,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本研究从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建立培养培训体系、构建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设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用来描述职业院校教师的本土原创性概念,通常是指兼具教学能力与技术实践能力的职业院校教师。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体上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一是政府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政策引导,如“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内涵的政策解释,培养与发展的政策指导,认证与管理的政策规定等。二是学术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层理论建构,如从“教学—技术”两极框架定义“双师型”教师,在具体的语境中阐释“双师型”教师的意义,说明了“双师型”教师的存在样态,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在时空上的限度,创新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路向,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证的原则与立场等。三是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层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呈现出多样化、全方位与情境性等特征。从整体上看,这幅图景的内在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守望“双师型”。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远未成熟,研究深度、广度不够,认证标准尚需改革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双师”特色,评价方法与手段应用研究不系统。未来要更多地聚焦认证与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指标体系的正确导向、考核评价过程与结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及资格认证标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的界定,主要的表述形式有三种,即"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一体化教师"。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标准盛行。通过对当前各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研究和归纳,形成了"行政标准"学者标准"及"院校标准"三大代表体系,并对三类标准的典型标准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从最初的教师教育课程认证到20世纪90年代的全国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最后到21世纪初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英国形成了由合格教师专业标准、入职教师专业标准、资深教师专业标准、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和高级技能教师专业标准五个部分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于2012年颁布了第一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澳大利亚于2011年颁布《全国教师专业标准》,2018年10月被再版。中澳两国出台的教师专业标准,促进了两国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两国的标准也都需要实践检验而不断完善。通过对两国现行标准的解读,力图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的横向维度、基本内容的纵向维度、基本内容的横纵向维度等方面进行共性和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向澳大利亚学习的三点启示:构建层级性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加强教师专业标准的行动导向、设置全面的教师专业标准内容,以期为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正在进行深刻地变革,作为为义务教育培养合格数学师资的高师数学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以培养学习者的数学素质为目标,探索高师数学教学改革模式,以期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4.
以复杂性视域看我国即将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不同于国外一般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研制时是以复杂性思维为指导思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制度体系。体系中各标准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本《专业标准》中的维度与领域、基本要求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功能指向具有复杂性,责任分担具有复杂性,本《专业标准》的发展、完善也具有复杂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不是简单、线性的过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追求和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质量,英国将于2012年9月实施教师专业新标准。新标准出台的背景主要源自外部教育因素和原标准自身局限两方面。新标准对教师教学标准进行界定,并规定了教师的专业和个人操守标准。从教师专业新标准的修订可以看出英国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注重职前职后标准的衔接,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倡传统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要保证优质的教育技术标准能够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仅靠文本形态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特定的形式、途径和过程,使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被理解、应用和执行,这就是"标准实施"。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如何将标准实施从教师的认识和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使标准真正转换为教师在课堂里的常态行为。美国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 2008)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教师教育信息能力框架(ICT-CFT)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标准。它们的实施模式、过程及策略为破解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思路,尤其应该借鉴的是与这些标准相关的考核认证的操作模式、项目实践的实体建模及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这些环节为教育技术标准向课堂实践延伸,促进学校层面的变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欧洲教育》2013,45(3):31-52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are not working satisfactorily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admission of this dissatisfaction does not stem from a common analysis. Teachers complain of a general lowering of standards, of pupils' lack of interest in their work, and of the material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work.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s agenda and its impact on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Q-methodology was used alongsid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UK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study explored the views of 25 teachers in six schools, selected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to give a range 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demographics. Teachers in this research commented on the impact the standards agenda has had on parental and societal judgements that affect their identity as professionals. Teachers held differing positions on whether they experienced constraint or flexibility when implementing standards objectives. These differing positions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whether they taught above or below Year 3. Teachers who found flexibility in the agenda's objectives had less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ncreased ownership of their own actions and the standards agenda. Teachers' positions were complex and changed according to situational influences at a classroom level.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unique supplementary program that teaches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Pre-K to Grade 2), through a series of six problem-solving adventure stories. The mathematics concepts are taught to the children through the medium of oral storytelling sagas i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hat addresses language arts as well as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competencies. Teachers and schools can select from the supplementary books in this series to enrich and address gaps in their present mathematics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NCTM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Reston, VA, 2000] standards recommending a stronger emphasis on geometry, measurement, pre-algebra, and graphing sk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