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其中巴蜀词人的作品占大部分(305首),形成花间词的主流。因此,要探讨花间词“词为艳科”局面形成的原因,就有必要对晚唐五代时的巴蜀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任何文学的兴起,都是多种条件合力作用的结果。花间词出现于晚唐五代,离不开当时特定时代、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晚唐动荡的社会环境,促成了文人"曲子词"的成熟,也是花间词香软绮靡词风形成的根本社会原因;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导致了市民意识的空前高涨,舞榭歌台、贵府酒筵成了词的流播之地,使得镂金错彩、偏重闺情的花间词大行其道;巴蜀城市经济的繁荣是花间词写闺情、抒愁怨,委婉言情文体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巴蜀城市文化的兴盛是花间词香软绮靡词风成型的文化基础;由于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导致的追求世俗享乐的时代氛围,成就了花间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花间集序》)的独特品格;巴蜀独特的自然环境熏染了花间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花间词新解     
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等.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花间词和花间词派在人门的心目中一直印象不好,这是因为人门在看待花间词时,多是以词发展的高峰苏、辛词为标杆来评判的.<花间集>对民间曲子词过渡到文人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花间词"既有文人"长短句之诗"的文学性,又兼具民间曲子词的娱乐性.我们重新解读花间词,是从文学的动态视野来观察花间词,给予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晚唐五代文学研究,在花间词和南唐文学的探析方面卓有成绩。专著《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分别从花间词体、主题取向、审美情趣、花间词风、花间词品等不同角度,全面剖析中国第一个词学流派花间派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既联系花间词赖以产生的时代、地域、思想、音乐等诸多因素,揭示其艺术风格形成的深层动因;也站在词史的高度,探讨花间词对后代若干词学观念的内在影响。此后出版的《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又对《花间集》500首词逐一注释、详解,正确探索、深细分析,在学术界广受好评。  相似文献   

5.
《花间词》与《草堂诗余》在明代广为流传,清初依然是文人作词所取法的对象。纳兰性德对"花间草堂"的继承与创新,使得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他的文学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正是阳羡派渐趋衰落,浙西派还未形成鼎盛局面的时期,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应该成为继陈维崧之后的词坛盟主。  相似文献   

6.
贠娟 《文教资料》2013,(15):9-10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词风深美闳约,精艳绝人。与之齐名的韦庄除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外,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等人,开辟新的写词意境。本文就《花间集》中所录温词《菩萨蛮》调十四首,韦词《菩萨蛮》调五首,再度探索温、韦词中的意象、内容、意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爱情意识一直持指斥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和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其实,从词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审美习尚来看,花间词唯美的艺术追求正是当时民族文化特性的集中反映.通过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因由、花间词爱情意识的表现以及花间词爱情意识萌发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花间词的爱情意识对现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南唐词代表人物,李煜词受华丽妩媚的花间词影响,又与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派的创作有所区别,形成了自己自然隽永、任性率真、刚柔兼具的词风,铸就了词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辉煌。文章通过对作为代表人物的李煜各个阶段词的比较分析,探究其词发展过程中风格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鲜明个性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中的蜀词确定了花间词的基调 ,并确定了后世词的发展方向。其风格的形成与五代世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士大夫寻求功业外的精神慰藉、两蜀帝王的好尚及女性成为士大夫失落情感的对象化载体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以期从人的社会性角度得出花间词词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自花间词诞生后,其在词史上的价值被词学家开始关注。宋代文坛上,词学家多赞誉花间词的体制精巧、格调优美等,同时,也有人指责其属于艳情词,有害于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发挥;金元时期,批评家直接指出花间词是亡国之音,此时的文人也有推崇花间词的,说其能婉转地表现情感,实质是尊崇词体文学;明代文坛,推崇香艳的审美风尚,词学家对花间词的评价认识在此时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词学家从花间词的字法、句法、格调、意境等方面对花间词进行整体研究,进而极力推崇花间词的创作模式;清代词坛上,词学家继续延续明代文坛对花间词的认识,其中陈廷焯评其"沉郁"、况周颐评其"穆境",是对花间词给予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尊前集》是唐五代词的一个较早的选集,编录唐明皇、李白等帝王和文人的词三十六家共二百八十九首,与赵崇祚的《花间集》互为补充,可以认作《花间集》的姐妹编。将《花间》和《尊前》相比较,前者的影响似乎更大,这是因为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镂金错采,香艳绮丽,形成了词史  相似文献   

12.
杨利群 《考试周刊》2013,(13):18-19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了解温庭筠词可以蠡测唐宋词早期风格,从"民间词"到"文人词"的发展史,并由此探索唐宋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西蜀花间词派的形成,是受长安花间词创作影响的结果。长安的花间词创作,以温庭筠、裴諴等词人为代表,在前后长达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花间词派,并对当时与后世词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这一词派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如以情胜理的艺术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温庭筠文学家,花间词派的老祖宗小说、诗、词、骈文样样精通的全能型作者永远落第的高考考生,虽然考一次败一次,但复读N次还是百折不挠阳光好少年,一直远行一直恋家"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褥,双双金鹧鸪。"随着《甄嬛传》的刷屏,这首作为主题曲的《菩萨蛮》也火了一把。这样美丽温软的文字,让人不禁遐想写下它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老祖宗。他的词信手一拈,都散发着绮丽馥郁的花香花色。花间词祖的桂冠戴在头上,让人不禁觉得他像是一个不务正业、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词学艺术发展的视角,重新考察了花间词派在词史上的地位。花间词虽然柔婉纤丽,却极少浅薄轻浮之作,而更多的是在柔婉中寓悲郁的。虽然长于描绘人物情态与渲染外在环境,却不是为了满足官感的刺激,而是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花间词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不象敦煌词那样质实具体,进一步虚灵化,往往是以物象来渲染某种情感。与诗相比,词的意象性大大增强了。花间词使词更富有意象性,词中往往略去许多叙述环节,而以意象的转换来创造词境。花间词具有明显的“装饰化”倾向,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康伯春 《现代语文》2005,(11):16-17,33
诸多版本的高中教材都选用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后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主席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7.
肖伟 《文教资料》2009,(21):4-5
本文首先简略介绍学界一直以来对于花间词的传统视角看法,继而通过对这种观点的批驳提出重识花间词的一种全新视角,并以温飞卿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重新界定温词在花间词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我们在认识评价一种文学现象时所应保持的正确心态.  相似文献   

18.
也谈《花间集序》的词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集序>作为我国词史上第一篇词论,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词学家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本文认为:<花间集序>没有把花间词说成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娼风的结合;<花间集序>的宗旨是倡"雅"贬"俗"、扬"清"赞"艳".  相似文献   

19.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词可谓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一首词《望江南》,一起感受词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1.了解词牌名“望江南”. 2.了解作者. 3.了解花间词派. 三、初读课文 1.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1)“脉脉”在此处为什么读“mò”? 明确:“脉脉”在这里是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意思.读“mài”时,意思为“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