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频频  李保国  黄峰 《资源科学》2022,44(3):436-449
明确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演变过程中主要作物的生产时空格局,对开展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统计数据,探讨2002—2018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等方法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该区域的两种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近20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整体由多样化向专一化发展,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以小麦和玉米及其组合为主的种植结构占有的县域数目逐年增多,43%的县域小麦种植比例显著增加,81%的县域玉米种植比例显著增加(p<0.05)。②传统农业生产地带,包括河北平原西部、鲁西北等地小麦和玉米单产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p<0.05),河南中东部小麦单产也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但研究区南部玉米单产呈显著“低-低”聚集特征。尽管旱作区内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格局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但近20年小麦和玉米的生产重心均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表明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尺度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时序稳定性。③在“以水定产”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导向下,河北平原的小麦种植比例有所减少,2014年以后,小麦玉米型县域数目减少,玉米小麦型增加,2018年已不存在单一小麦型县域。本文可为黄淮海旱作区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农业种植中,小麦及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产物,小麦、玉米是我国农业中基础的粮食作物,是保证我国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农业中实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秸秆焚烧和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不仅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还会对于我国的农业种植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小麦秸秆还田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小麦秸秆还田的重要意义,实现我国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种植产量得增加。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高产区小麦-玉米两熟制模式与技术体系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专题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栾城县为重点,面向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在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下,区域分析与案例研究结合,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模式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节水、节肥、节粮为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组装了技术体系集成方案。与同类型地区比较,该模式的光、热、水、土、肥综合利用效率高30.4%,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农业大学主持研究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持续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稻田新“三熟”制使稻田真正成为农民增粮增收的“聚宝盆”。 稻田新“三熟”制是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体,搭配一熟或两熟其它粮经作物的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制度。该制度的关键是初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早播玉米早熟高产,为二季种稻提供足够的热量条件。它主要包括“蔬菜(饲料)——玉米——水稻(玉米、花生)”和“小麦——玉米——水稻(玉米、花生)”两种类型。试  相似文献   

5.
广西春玉米套种穿心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冰莹  林伟  谢月英  陈述富 《大众科技》2009,(8):143-143,122
利用两种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在山区进行春玉米套种穿心莲的栽培,形成了穿心莲前期喜阴不耐高温强光的小气候,可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以致药粮不相互争地,实现药粮双丰收.  相似文献   

6.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刘念洁 《资源科学》2022,44(11):2315-2329
水资源短缺与水-土-粮系统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种植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型节水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中国北方10省,揭示水足迹视角下水资源压力与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探讨不同目标权重情景下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得出不同节水情景下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北方10省中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普遍偏高,水资源约束呈趋紧态势;②当使用熵权法对经济收益、蓝水(灌溉水)消耗和绿水(雨水)利用目标客观赋权时,北方10省将增加高收益高耗水的水稻种植。随着蓝水消耗最小化目标的权重逐渐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和蓝水耗水量会逐步减少;③在15%节水情景中,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应调增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宁夏和新疆应调增小麦种植面积而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河南应调增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而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④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中,优化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蓝水足迹总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8亿m3、51亿m3和64亿m3,平均单位蓝水足迹的现金收益提升4%、3%和2%。本文结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北京地区的种植制度在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小麦—夏玉米—春玉米的两年三熟制。六十年代末期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制度改革,开始实行了一段时间“三密一稀”的小麦—玉米两茬套种,以后发展为“三种三收”的种植方式。“三种三收”是在小麦播种时作成7.5尺宽的畦,畦中种12—14行小麦,占地5.7尺宽,留埂1.8尺,在5月中下旬套种两行中熟种玉米,6月中旬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呼市行政区域的扩大,1997年实有耕地面积达到346-37千hm2。农作物种植面积也达到279-8hm2,农作物主要种植有玉米、小麦、马铃薯、高梁、豆类等。1 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呼市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马铃薯已成为呼市农业上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而且是本地区的优势作物。表1显示了呼市地区马铃薯20年来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统计调查。从80年代初开始直到199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比较稳定在13千hm2左右。从1996年开始显示出这种发展趋势。马铃薯…  相似文献   

9.
最近召开的全省科技增粮示范工程工作会资料显示,“科技增粮示范工程”去年为全省新增粮食4亿公斤,使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以上。 “科技增粮示范工程”是我省1995年启动的重大项目,实施两年来,着重示范推广了水稻冈优22、汕优多一,玉米成单14、川单9号,小麦绵阳26,甘薯南薯88及豆类杂粮等优良品种20余个和种子包衣、水  相似文献   

10.
探讨玉米倒伏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因为高产稳定、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备受人们喜爱而被大范围种植,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病害现象,倒伏是其中较为常见且影响十分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将分析研究玉米倒伏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小麦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工业的飞速发展,玉米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受欢迎的内容。本文从玉米产量同施肥量的关系入手,根据玉米各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了深入阐述,旨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种植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玉米碳足迹历史动态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钰乔  濮超  赵鑫  王兴  刘胜利  张海林 《资源科学》2018,40(9):1800-181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小麦、玉米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动态和中国相关农业政策对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引导效果对于合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2005—2015年中国小麦、玉米生产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种植业结构及化肥、农药调整政策模拟分析了不同玉米种植面积和不同单位面积化肥及农药施用量等4种情景下2020年小麦、玉米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单位面积碳足迹。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小麦、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P < 0.05);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缩减种植面积,优化化肥、农药投入能够有效降低小麦、玉米生产的碳足迹,实现(168.89~ 560.07)亿kg CO2-eq的减排潜力。因此建议构建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提高农资投入品的利用效率,以实现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高梁、小麦、枣)为原料每100斤粮食可出醇香浓郁、绵甜爽口的52°纯粮白酒60—70斤,糖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阿里地区种植且比较效益突出的优良玉米品种,为高寒地区发展耐冷玉米产业示范做好品种储备和推广提供参考。通过引进10个高产耐冷玉米品种,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普兰、札达三县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垦玉6号、辽原1号、北农208在阿里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均可种植;在噶尔、札达两县种植北农208产量最佳,在普兰种植金岭377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垦玉6号可在札达县做粮饲兼用。参试各品种在各试点均可种植,且生育期将随种植海拔升高生育期延长,少数品种可作粮饲兼用,管理方面应很抓前期苗期管理,并在进入7月中旬后增加水肥。高海拔区域种植耐冷玉米品种单株生产潜力增大,杆、穗亩产均较低海拔区域春玉米要高,种植效益显著高于种植青稞等作物,可结合结构调整适当加大推广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5.
论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麦、水稻机收市场的逐渐饱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成为小麦水稻机收后农民又一新的致富工具.本文就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月进行了论述,重点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调整和保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杆成熟,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时.茎杆鲜绿,秸杆产量要比普通玉米高30~50%。甚至高出1倍。在成熟期先将玉米果穗收获用于粮食或配合饲料,然后再收获青绿秸杆,用作青贮。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籽粒和秸秆营养成份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品种。据测算,100kg粮饲兼用型玉米秸秆的营养成份价值相当于100kg普通玉米秸秆加上10~15kg精料的含量,粗纤维低5~7个百分点,因此,粮饲兼用型玉米新优品种应用推广,从根本上解决了玉米秸秆饲用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2007,(4):8-9
汽车将会与人类争粮食?最近,这样一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为减轻环境、能源压力,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以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代替汽油.给汽车提供动力。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受生物燃料工业的需求以及干旱的影响,全球谷类的价格.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升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高点。我国日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能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能同粮食争夺耕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国。在我国的粮食主要构成体系当中,玉米是最主要也是种植面积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在当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是国民的主要粮食来源。玉米不同于其他的粮食和饲料,除了可以直接作为粮食,还可以作为提炼酒精和淀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原材料。提高玉米种植的水平和技术先进程度,不仅能够增加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粮食行业的发展。针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角度讨论,对当前玉米种植技术存在的一些控制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并对相应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2)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农作物,是北方人的主食。我国对农作物向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在最近的几年,我国对于小麦的种植管理越来越重视,表现为小麦种植的国家补贴在不断的增加,提起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因为自然环境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小麦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病虫的灾害,这会使麦田的产量大大的降低,并且不能保证小麦的质量,因此,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不仅仅要提升种植技术,还要落实小麦的病虫防护工作,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小麦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小麦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供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I0001-I0003
[导读]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这片地在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承包了1000亩盐碱地。这片地在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今年这块地第一次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亩产606斤,玉米亩产626斤,而示范区内小麦单产最高能达898斤,玉米达800斤。张汝和说,没有科技支撑,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