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昆虫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美丽的昆虫》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以后和大自然更加贴近的一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认识昆虫的共性和不同特点,掌握自己熟悉的昆虫画法和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为了便于识别.就得记住昆虫目的主要特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识记昆虫目特征时特别费劲,常常记混或记不完全或说不到点子上。我将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几个重要昆虫目特征总结为一首首顺口溜让学生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肖雪 《考试周刊》2011,(46):222-222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一)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自然课本中,有不少有关昆虫知识的教学内容。制作昆虫标本,既能使学生学好昆虫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制作昆虫标本的传统方法是,先要用毒瓶或毒药把昆虫毒死,然后展翅或定型。但使用毒瓶或毒药,对小年龄的学生来说不很理想,一不注意,就会污染。使用起来也不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常识课教学中,常常要组织学生对昆虫进行观察。可供观察的昆虫,一部分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捕捉,但往往要受到时间、天气、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另一部分就是昆虫标本。 制作昆虫标本,一般使用昆虫针,把昆虫钉在硬纸板上,或干燥后盛放于盒内。用这样的标本观察时,往往只能看到昆虫的正面或反面,而看不到它的全部。如  相似文献   

6.
正一、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我会结合教材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美术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内容,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如绘画课《我和昆虫》,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7.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中等林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得到以下一些深刻体会。一、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完善教学内容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森林昆虫基础知识内容。教材把昆虫的卵、幼虫、蛹的形态及其类型,以及成虫的性二型与多型性放在昆虫的生物学中介绍,明显与昆虫的外部形态割裂开来,缺乏连贯性,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不够明晰。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混合讲授状况,将昆虫基础知识内容调整为:昆虫纲的分类地位和特征;昆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及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实习中,不少同学自己讲得多,学生观察少,教学效果不理想。我吸取大家的教训,在教学《昆虫》一课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了一堂比较成功的自然常识课。 (一)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昆虫。昆虫的幻灯片是够直观的了,但终究抵不上实实在在的昆虫本身。我抓住学生喜欢捉丁丁虫(即金龟子)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星期天带他们到野外去,一边捉丁丁虫,一边要他们捉其他昆虫。然后要同学  相似文献   

9.
sfaMNPV是新近从美国引进的一株杆状病毒,它能感染多种鳞翅目昆虫.本实验成功地利用它感染了小菜蛾、棉铃虫和甜菜夜蛾三种昆虫的幼虫,扩大了它的宿主范围.并测定了它对这三种昆虫的毒力.结果表明,SfaMNPV不仅能感染这三种昆虫,且能在这三种昆虫幼虫体内大量增殖,能作为这三种昆虫的生物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其种类繁多,习性也各不相同。与人类关系上有的有益,有的有害,该类动物与我国国民经济关系很大。因此,在初中动物学课本中讲授昆虫很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领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有人认为,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口密集,工厂林立,附近不可能有较多的昆虫。其实并不如此。只要我们仔细找寻,在市区附近还是可以采集到很多种的昆虫。  相似文献   

11.
徐丽 《生物学教学》2012,37(4):58-60
介绍了校本课程《我的昆虫记》,带领学生在昆虫王国中翱翔,学习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的生活,感受昆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引导学生认识益虫和害虫时,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观念出发,不再一刀切地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而是与学生进行漫谈。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昆虫资料带到课堂上。在复习完昆虫的共同特征后,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昆虫,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以下是课堂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  相似文献   

14.
在引导学生认识益虫和害虫时,我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等观念出发,不再一刀切地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而是与学生进行漫谈。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昆虫资料带到课堂上。在复习完昆虫的共同特征后,我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昆虫,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以下是课堂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5.
《夏天的小虫》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火热的夏天”单元中的一课,引领学生通过看、闻、听、查、比较等途径发现和观察夏天小虫的种类、活动方式、生活习性等,结合运用电子白板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功效,加之更简便、易操作、能及时反馈等优势.让学生于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千姿百态的昆虫世界,增长学生对昆虫种类、特...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本课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将观察体验和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标本,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昆虫》     
《昆虫》(第二册十四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几种昆虫形态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初步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儿童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对蚂蚁和其它昆虫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三个特征,建立昆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动物学》课文中,《昆虫纲》一节的教学内容只涉及了直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界中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等。但我认为,这4个目的内容远远不能代表作为昆虫在动物界的特殊意义,因为昆虫种类特别多,动物界的种类为150多万种,而昆虫就占120多万种,仅此一点就说明昆虫生命力的旺盛,昆  相似文献   

19.
在夏秋之际.在田间或园林中.你可见螳螂幼虫或成虫的身影(图1)。螳螂是非常凶猛的中大型昆虫,被称为昆虫王国中的小霸王。长成的螳螂大部分时间却纹丝不动地潜伏着.将一对前足举起.看上去像做祷告的模样(图2)。为什么螳螂会做出“祈祷”模样?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动物学》课文中,《昆虫纲》一节的教学内容只涉及了直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界中昆虫的形态、特征、分类等。但我认为,这4个目的内容远远不能代表作为昆虫在动物界的特殊意义,因为昆虫种类特别多,动物界的种类为150多万种,而昆虫就占120多万种,仅此一点就说明昆虫生命力的旺盛,昆虫形体小而灵活,在形形式式的生物中占有很强的优势,决定了它种类多和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