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当代世界主题的论述,认识这一主题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的关系,把握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时代性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提出了矛盾动力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历史阶段。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过程,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应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制定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在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必然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逻辑基础。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科学理论的把握,从而坚定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又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就要求我们经济理论工作者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从理论上予以说明,对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哲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思辨哲学形式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活的哲学运动。它向我们揭示出哲学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切实地解决现实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理论”是邓小平哲学认识论思想的光辉结晶。它所揭示的关于认识的主体特色和认识角度等问题是对哲学认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哲学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刻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制订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判断性“社”还是姓“资”?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农业联产责任制的问题,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问题,关于商品经济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世界历史”并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时代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这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条件。深入分析这两大历史条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若干启示,更好地坚持好发展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资本全球化经历了“两次裂变”和“两次重构”,从一定意义上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发展及覆灭提供了物质前提。苏东解体的历史教训向人们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苏东解体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个历史起点;共产主义必将成为未来的全球性事业,“两个必然”必定是资本全球化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但是,为什么中国搞了三四十年的社会主义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则远远高于我们;为什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不如它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究竟表现在何方。这给我们提  相似文献   

14.
杨文秀 《文教资料》2006,1(28):10-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结晶,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将其创新和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根源,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及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要胜利地完成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任务,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就必须认真研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观念和做法。 一、党内树立商品经济思想的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规定,当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生产力标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反映在哲学上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任何时代的观念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并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做为一种思想意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反作用。正确的观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观念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依据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全党同志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观念,学会按照价值规律办事的本领。这是全党在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大变革。过去,在我们党的生活中,受“左”的观念影响很深,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看成是唯一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忽视了党领导人民取得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中,毛泽东注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只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并采用了在生产关系领域不断变革和在上层建筑领域“继续革命”的方法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认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体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体制,相应地邓小平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社会主义理论争论的热点。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大体经历了解放初期的“利用论”,1958年大跃进后的“发展论”和文革时期的“限制论”。他的商品经济思想是正确与错误的胶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修正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商品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历史选择。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一贯给予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来对待。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出“自告奋勇”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所提出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允许部分地区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制度,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可循,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从未论述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